潍坊学院校园信息化解决方案(草)200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潍坊学院校园信息化解决方案(草)2003

潍坊学院 校园信息化解决方案 (草稿) 潍坊学院信息化项目组 2010年 12月 目录 1 数字校园简介 5 1.1 数字校园的定义 5 1.2 数字校园的内涵 5 1.3 数字校园的外延 5 1.4 建设数字校园的意义 6 2 信息化现状分析 6 3 信息化解决的问题 8 3.1 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8 3.2 促进教学和管理过程及模式的全面信息化 9 3.3 辅助各级管理与决策数字化 9 4 建设思路和建设原则 9 4.1 建设思路 9 4.2 建设原则 10 5 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 10 5.1 设计思想 10 5.1.1 建立校级应用 10 5.1.2 实现五个统一 11 5.2 设计原则 12 5.2.1 实用性 12 5.2.2 先进性和成熟性 12 5.2.3 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12 5.2.4 可靠性和稳定性 13 5.2.5 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 13 5.2.6 安全性和保密性 13 5.2.7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3 5.2.8 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14 5.2.9 可移植性原则 14 5.2.10 流程可再造性 14 5.3 设计依据 14 5.4 遵循标准 15 6 信息化建设内容 15 6.1 基础设施 15 6.2 公共平台 16 6.3 资源建设 16 6.4 管理应用建设 16 6.4.1 教务管理系统 16 6.4.2 教职工管理服务应用 17 6.4.3 学生综合服务应用 18 6.4.4 公共服务应用 19 6.5 财务管理 20 6.6 图书馆综合管理应用 21 6.7 校园一卡通 21 6.8 继续教育系统 22 6.9 平安校园 22 7 技术架构 23 7.1 技术架构 23 7.2 门户 24 7.3 业务层 24 7.4 应用组件 24 7.5 公共组件平台 25 7.6 整体设计架构 25 8 设计方案 27 8.1 第一期建设方案 28 第一阶段: 28 8.1.1 基础设施 29 8.1.2 信息标准与公共基础支撑平台 31 8.1.3 网络教学系统 42 8.1.4 校园一卡通 44 8.1.5 管理应用 53 第二阶段 67 8.1.6 招生管理 67 8.1.7 学生综合管理 70 8.1.8 科研管理系统 80 8.1.9 财务综合管理 86 8.1.10 图书综合管理 89 8.1.11 虚拟实验室管理 89 8.1.12 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中心 89 8.2 第二期建设方案 93 8.2.1 无线网 93 8.2.2 网络视频监控 94 8.2.3 网络教学系统功能扩展 94 8.2.4 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94 8.2.5 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 94 8.2.6 指纹巡考系统 94 8.2.7 无障碍通道机系统 94 8.2.8 门禁系统 94 8.2.9 实验室综合管理 94 8.2.10 设备维修管理 98 8.2.11 组织管理 100 8.2.12 统战管理 100 8.2.13 职工(学生)健康医疗管理 101 8.2.14 工会综合管理 104 8.3 第三期建设方案 105 8.3.1 网络舆情分析 105 8.3.2 新闻稿件编辑系统 106 8.3.3 后勤管理系统 107 8.3.4 对外合作系统 107 8.3.5 系统整合 107 8.3.6 校级门户集成 107 8.4 任务分解 107 8.4.1 任务分解 108 8.4.2 第一期任务分解示意图 109 8.4.3 第二期任务分解示意图 114 8.4.4 第三期任务分解示意图 114 9 保障措施 114 9.1 组织保障 114 9.2 项目组制度 114 9.3 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115 9.4 管理技术队伍建设 116 9.5 培训 117 10 其他说明 118 10.1 建设模式 118 10.2 教育行业开发商 120 数字校园简介 数字校园的定义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是数字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 数字校园: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的资源,以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 目标: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涉及部门:学校的各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