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16讲胶体化学一.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 * 胶体化学 刘 秉 新 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胶体化学 一、溶胶 二、乳状液与泡沫 三、高分子溶液 四、凝胶及膜平衡 一、分散体系 粒子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扩散速率快,在超显微镜下看不见 10-9 m 小分子或小离子分散体系 (真溶液) 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扩散速率慢,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在超显微镜下可以分辨 10-9~10-6 m 胶体分散体系 (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不扩散,在一般显微镜下可见 10-6 m 粗分散体系 (悬浊液和乳状液) 主 要 特 性 颗粒大小 类 型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相(质): 分散体系中分散相所处的介质 分散介质: 分散体系的种类 胶体体系的分类 液溶胶 固溶胶 烟尘、灰尘 气 固 雾、云 气溶胶 气 液 合金 固 固 珍珠 固 液 浮石、泡沫塑料 固 气 溶胶和悬浊液 液 固 乳状液(牛奶) 液 液 泡沫 液 气 实例 名称 分散介质 分散相 二、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 Tyndall(丁达尔)现象 透过 散射 反射 衍射 散射 衍射 (2)动力学性质 ① Brown布朗运动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Brown发现 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1)粒子本身的热运动 (2)粒子受其他粒子的碰撞 ② 扩散(diffusion) ③ 沉降与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and balance) 沉降平衡示意图 (3)电学性质 电泳和电渗(electrophoresis and electroosmosis) 电泳 在外电场作用下,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定向移动 电渗 在外电场作用下,液体在多孔性固体内相对于固体表面的运动 实验 结果 负极水位上升,正极水位下降 负极底部清凉,正极底部混浊 湿粘土 湿粘土 + + - - 通电前 通电后 胶粒电性的产生 (1)胶体粒子吸附离子 (2)胶体粒子电离 (3)胶体粒子中的中心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同晶置换、晶格取代 一般规则:胶体中原有的或与胶粒相似的离子 低pH,胶粒接受质子,带正电 高pH,胶粒释放质子,带负电 电泳现象 电渗现象 粒子带 有电荷 粒子带正电 粒子带负电 粒子向负极移动 粒子向正极移动 产生电动现象的原因 粒子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具有电动现象 胶粒带正电 胶粒带负电 正溶胶 负溶胶 双电层结构(double electrode layer) (1)Helmholtz(亥母霍兹)平行板双电层模型 + + + + + + - - - - - - - + (2)Gouy-Chapman(古依-查普曼)扩散双电层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Stern(斯特恩)双电层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粒子表面 紧密层 相对滑动面 扩散层 (5)溶胶的胶团结构 4, 流变性质 说明: (3)溶胶的稳定性与沉降 溶胶相对稳定存在的原因 (i)动力学稳定性 Brown(布朗)运动 (ii)电学稳定性 胶粒带电,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iii)水化作用 胶团双电层中饭反离子为水化的,胶粒外面有水化层,不易使胶粒碰撞结合而聚沉 DLVO理论(Derjaguin,Landau,Verwery,Overbeek) (i)粒子间的引力 溶胶粒子间的引力与分子间的van der Waals引力相似,与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 (ii)粒子间的排斥力 当粒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其双电层未重叠,没有排斥力。当粒子靠近使双电层部分重叠时,由于重叠部分中离子浓度比未重叠部分浓度大,离子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由此产生渗透压,使粒子间发生相互排斥。 溶胶的聚沉(coagulation) 溶胶粒子相互聚结而沉降析出称为溶胶的聚沉 (i)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f(电解质,溶胶)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明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