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农民增收调研):破解难题挖潜力 强农惠农促增收
破解难题挖潜力 强农惠农促增收
----泉州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颜福仁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泉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投入,夯实基础,狠抓生产,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民持续增收,民生不断改善。但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民增收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全市上下仍需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挖掘潜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近五年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收入由2006年的6606元提高到2011年的10578元,增加了3972元,增长了60.1%,年平均增幅达9.9%,比“十五”期间平均增幅高出3.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高出1.2个百分点。具体而言,农民收入增长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变化
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结构不断变化。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作用更加突出;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所减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具体如下:
指 标 2006年 2011年 近五年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平均增幅 比重增减 人均纯收入 6606 100.0 10578 100.0 9.9 -- 工资性收入 3576 54.1 6370 60.2 12.2 6.1 家庭经营收入 2523 38.2 3358 31.7 5.9 -6.5 财产性收入 266 4.0 412 3.9 9.1 -0.1 转移性收入 240 3.6 438 4.1 12.7 0.5
1、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拉动农民增收作用突出。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务工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达6370元,比2006年的3576元增加了2794元,增长78.1%,比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涨幅高出18个百分点。从比重看,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纯收入60.2%,比重较2006年(54.1%)提高了6.1个百分点。从贡献看,五年来拉动农民增收42.3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70.3%。
2、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家庭收入比重下降。2011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358元,占人均纯收入31.7%。五年来比重下降了6.5个百分点。从增幅看,家庭经营纯收入五年平均增幅为5.9%,比人均纯收入低4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农业经营收入增长缓慢,五年平均增幅仅为3.9%,增长后劲明显不足;非农经营收入平稳增长,年均增幅为7.2%,仍是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3、非生产性收入持续增加,农民减负增收成效明显。财产性收入方面,2011年人均412元,五年增加了54.8%,年均增长9.1%。其中租金收入251元,年均增长16.6%,是财产性收入增收的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方面,2011年人均438元,年均增长12.7%,家庭成员寄带回和离退休养老金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近五年来,泉州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2011年来自政府的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支农惠农补贴和其他社会保障收入人均达58.5元,占转移性收入13.4%,对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有较大贡献。
(二)农民收入差异性特征明显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近五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5972元提高到2011年的28703元,年平均增长12.4%,比同期农民收入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1.4%, 2011年仅36.9%。若考虑城镇居民部分隐形收入和社会保障福利等情况,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则更大。
2、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收入存在差异。一是高低收入阶层差异明显。2011年10%最低收入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51元,仅为10%最高收入家庭农民的19.6%,差距十分明显。二是农业户收入低于非农业户,2011年农业户收入仅为非农业户的77%。
三是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异。按收入高低排序分档(详见下表),经济较发达的石狮、晋江为第一档;沿海地区惠安、南安和泉港为第二档;而山区地区安溪、洛江、永春及德化为第三档,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增幅差距十分明显,收入最低的德化人均纯收入8223元仅为石狮的57.8%。
地 区 人均纯收入(元) 比上年同期 增加(元) 增长(%) 石狮市 14228 1737 13.9 晋江市 11965 1423 13.5 惠安县 10930 1379 14.4 南安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