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 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毕业论文 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

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 研究和解决农工犯罪问题是关系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之所以被称为农民工,是他们在现行制度框架下不能取得与拥有城镇户口身份的劳动者平等地位并享受相应权益的标记,它揭示着传统户籍制度及附加在这种制度之上的其他相关政策所具有的非公平性乃至歧视性,尽管这种非公平性是计划经济时代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一种延续,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有别于中国传统城镇劳动者,农民工持有农村户口,这种传统的户籍身份阻碍着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并被面向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所排斥;有别于中国传统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离开土地甚至居住地而在城镇从事着非农产业,其直接后果是在获得高于传统农业收入的同时,形成了与传统的、真正的农民群体日益扩大的距离。因此,农民工事实上处于游离或边缘状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各类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案件,不仅侵犯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危害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大局。一些经济犯罪和黑恶势力的欺行霸市、暴力等犯罪行为还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社会治安的不稳定还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 1、根据调查,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在全部案犯中的比例,1985年为15%,1987年为17%,1988年为18%。1990年与1985年相比,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增长了1.5倍,沿海省份及大城市流动人口作案更为严重。广东省是我国流动人口作案最为突出的省份,1980年流动人口犯罪只占6.6%,1988年上升到29.6%;1980年流动人口案犯为2200多人,1988年已接近1万人。[1]3、资料显示:在北京市处理的犯罪人员中,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1980年是3.41%,1984年达到了7.9%,1985年为9.28%,1986年为15.3%,1987年为21.7%,1988年为23.3%,1994年上升到46.2%,到了2006年已上升到67.2%。[3]省某县检察院,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底,受理返乡农民工参与的批捕刑事案件6件16人,分别占同期刑事案件受理总数和人数的26%和43%,而且呈上升趋势。返乡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侵犯的对象均以财产型为主是共同的特点,6件返乡农民工参与的案件有盗窃3件9人,抢劫1件4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1件2人,敲诈1件1人2004年破获的903起刑事犯罪案件中,有80%以上的案件都是由外地民工引发造成的。检察院的资料显示,2002年区检察院批捕外来人员177人,2003年批捕300人,2004年批捕282人,分别占当年批捕总人数的55%、70%、80%。外来民工犯罪主要涉及盗窃,抢劫、抢夺及强奸,卖淫嫖娼,凶杀、伤害等类型。犯罪特点主要是,一是以青壮年男性为主,针对749名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进行年龄分析,其中,35岁以上的33人,25-35岁的有182人,25岁以下的有534人,占抓获数的71.2%”重操旧业”的特点。根据统计,犯罪人员中有前科的占25.5%。例如,海安法院案的243人中,累犯44人,曾受过劳动教养的18人,还一部分人受过不同程度的治安处罚。这些人流动性强,再次犯罪率高,受过法律处罚不久又到别地重新犯罪,屡罚屡犯,有的甚至刚刑满释放就在服刑地重操旧业而犯罪。 (2)案件标的数额往往很少。根据一些资料统计,大量民工犯罪案件都是偷盗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服、食品、自行车之类,是职业犯罪分子通常所不为的。而且,往往是小标的引起大案件。《羊城晚报》2000年2月1日报道:一个湖南籍打工者回家过年,竟为了1000块杀死和他共住一处的两个同乡。《北京晚报》2000年1月5日报道:两个曾以捡破烂为业的河北农民,在短短的3天里连杀5人,共抢得500元钱。 (3)犯罪具有很强的团伙纠结性。很少有农民单独出来打工的,聚在一起往往的都是同村、同乡、同县人,在一个工地上的民工一般都操着同种乡音。在浓厚的“乡党”意识和团伙意识,形成了农民工“火车头牵动式”的打工“线流”或“条块”区域,即所谓的“XX帮”、“XX同乡会”。其基本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打工在外互相照应。这部分人却往往利用老乡关系或以亲朋戚友为纽带,拉帮结伙,组成松散或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活动,形成盗窃团伙、销赃团伙、制黄贩黄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等。团伙成员人多胆壮,互相鼓励和影响,并已有逐渐向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发展的趋势。 (4)犯罪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不同的季节里,显现出不同的特点。犯罪多发于春节前后、农闲季节,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流动人口犯罪率高于内地和小城市。每年的12月、1月春节前返乡农民增多,犯罪最集中的季节是春节前,因为要回家过节,一些民工便萌生非法聚财念头。每年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都是公安部门防范、破案的重点。这些涌入大城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