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登楼赋 教学课件
登楼赋 东汉·王粲 目 录 王粲简介 汉末形势及写作背景 文本分析 典故、七哀诗、杂剧 重点回顾 邺下文人集团 王粲(177—217)简介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曾祖王龚、祖王畅,都曾位列三公。 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邺下文人集团重要成员。 在 “建安七子”中地位最高,是唯一封侯者(关内侯);成就亦最高,《文心雕龙·才略》称其为“七子之冠冕”。 居襄阳16年,是其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后期在曹氏父子身边,多“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之作。 生平梗概 17岁(193年)以前,洛阳、长安。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17岁至32岁(193—208年)寄寓襄阳。 17岁时,汉献帝曾诏令为黄门侍郎,未就职,南下荆州依刘表。 32岁至41岁(208—217年)依附曹操,生活于邺城。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襄阳,粲劝刘琮降曹。曹操在汉滨大宴群臣,粲举杯祝贺,赞曹操“文武并举,英雄毕力,使海内同心,望风而愿治,此帝王之举也”。曹操任粲为军谋祭酒,后迁侍中。 建安二一年(216)冬随军征吴,次年春病逝于返邺途中。 襄阳万山有王粲井,襄阳城东南角建有纪念王粲的仲宣楼。 轶事二则 《博物记》:初,王粲与族兄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凯生业,业即刘表外孙也。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粲,粲亡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粲子与焉,既被诛,邕所与书悉入业。 《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汉末形势 189年,董卓在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是为献帝,改元“永汉”。 董卓赶走反对其废立的袁绍,杀少帝生母何太后,罢免司空刘弘,自任司空,执掌军政大权。 190年正月,董卓毒死已废为弘农王的少帝刘辩;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共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二月,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并对洛阳进行抢劫、焚烧。 192年,司徒王允诛杀董卓。 在镇压黄巾起义与讨伐董卓过程中,形成群雄割据局面。 192年6月,原董卓部将李傕(jué )、郭汜(sì)攻入长安,诛王允。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李傕、郭汜之乱 董卓被诛杀后,余部散在关东一带,多为西凉人。王允起初欲悉予赦免,后犹疑,遂谣言四起,谓朝廷欲尽杀凉州人。李傕、郭汜、张济皆为凉州人,起兵造反,声称为董太师报仇。 初平三年(192),入长安,吕布败走,王允被杀。献帝被李、郭和樊稠劫持,三人共同秉政,张济将兵镇弘农。 不久,秉政三人冲突,先是李傕杀樊稠,又在长安城内与郭汜厮杀数月之久。 张济调停,郭、李接受调停,由张济、杨奉、董承护驾东行。至弘农,张济和杨、董反目,李、郭也后悔放了献帝,再与张济合兵拦劫。杨、董护驾,且战且走,在弘农、陕城间得河北将士和南匈奴右贤王援助,方才逃至安邑。此时已是兴平二年(195)十一月,明年,改年号建安。 建安元年(196)七月,献帝由董承等护送回洛阳。洛阳经董卓焚毁,已成一片瓦砾,只余几百人家。八月,曹操迎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渭然伤心肝。 《登楼赋》分析 建安九年(205)所作 第一段:登楼所见 第二段:怀土思乡 第三段:伤时忧己 忧愁→登楼→信美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王粲所登城楼,历来说法不一: 当阳城说。《文选》李善注:“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 江陵城说。《文选》刘良注:“时董卓作乱,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归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情也。” 麦城说。郦道元《水经注》。(麦城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会合处) 兹楼在何处 楚昭王(B.C 515—B.C 489) 《史记·楚世家》: (楚昭王)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 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将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祸,庸去是身乎!”弗听。 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 孔子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