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纯洁的毁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教学论文 纯洁的毁灭

纯洁的毁灭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之比较 引 言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首先产生于人和人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需要。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应该向其他民族的文学学习和借鉴,以便吸取营养,促进本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这一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实际上是个扬弃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用其他民族的文学来代替本民族的文学地位,而是要大胆地将其他民族文学中优秀的东西“拿来”,他山之石为我之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学中的优良传统。曾经有人断言:“凡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有成就的作家,没有哪一个没有受到外国进步文学影响的”。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作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堪称是借鉴和学习外国文学的典范,在其文学创作中,他能将“外国文学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来创作具有中国味的小说”[7]。老舍先生曾多次提及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对他的影响,而英国维多利亚后期的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同样师承狄更斯,所以二者的小说有相同之处是自然的。本文将通过对老舍的《骆驼样子》(下称《祥子》)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的解读以透视两位作家创作的异同。 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 艺术不论表现形式如何,都必须反映生活。两位大师在艺术创作上的异同点皆源于此,他们认为作家必须敏锐地观察生活、切身地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忠实地描写生活,也就是说,这样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和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这正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核心内容,也如亨利·詹姆斯所言:“努力反映生活才是现实主义小说存在的原因”[5]。 在《祥子》和《苔丝》中,老舍和哈代均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为实现注定要破灭的梦想在进行着无望的挣扎。苔丝和祥子,两个社会弃儿,顽强地同整个社会进行着力量悬殊的战斗。他们注定毁灭的命运充分说明了两位作家高度的阶级觉悟和社会责任感。苔丝和祥子被罪恶的社会所吞噬的悲剧充分说明了在缺乏正义和自由的社会里,个人的独立仅是美丽的梦幻而已。事实上,苔丝和样子根本无法在社会里找到立足之地,横在他们面前的道路要么是死(苔丝),要么是沦为行尸走肉(祥子)。初次读来,两部小说中主人翁的厄运似乎是随意道来,不值一信。然而,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哪个百姓不是备受社会的折磨,命运的打击,祥子和苔丝的命运仅是小小的插曲而已。因此,哈代和老舍首先应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师承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然而,在仔细阅读《祥子》和《苔丝》后,觉得这两部作品都有较为浓重的决定论和宿命论思想。因为在两部作品中,哈代和老舍均把苔丝和祥子刻画为被巨大的社会之网套住的飞蛾,尽管在进行顽强的挣扎,但最终难以逃脱悲惨的命运。在《苔丝》中,哈代运用了一系列的巧合和暗示,来说明苔丝的悲剧命运是早安排好的,是无法避免的。例如,由于父亲酒醉,苔丝代他赶车 ,途中打盹儿,碰巧迎面来了一辆邮车,撞死了老马,致使全家生活面临危机,于是便种下了苔丝“失节”的根源。再例如,苔丝结婚前夕,吐露自己惨遭迫害的信,恰巧投在地毯底下,因而克莱才没有看到,结果造成了她的被遗弃。之后,由于生活的窘迫去求见公婆,归途中偏巧遇上了德伯在“讲道”,引发了德伯第二次把她“弄回去”的野心。苔丝在哈代的笔下,经过一连串的巧合之后,又回到了造成她悲剧人生的人身边,这样更让我们觉得苔丝的命运就像是宿命早就安排好的一样,她的人生悲剧是必然的。同样,对于祥子来讲也是这样,他的堕落的过程也正是他与命运抗争而不断失败的过程。老舍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曾经对人力车夫的生存状况作过大量的调查,材料非常丰富,小说的头一章给祥子定位,老舍滔滔不绝地讲述北京人力车夫的各种不同状况,绘声绘色,像是一篇关于人力车夫的调查报告。当说到四十岁以上的车夫时,老舍就毫不犹豫地揭示出他们的悲惨命运:“筋肉的衰弱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这一悲惨结局的命运就这么等待着祥子,小说里有一个车夫说,咱们这些人就像蚂蚱,蹦不了几天了。就是说,别看你现在还拉着车疾跑如飞,可是人总是要年纪大的,在你最年轻最好的时光,你可能会养家糊口,等到你失去了体力的时候,你肯定是没有好下场。这就是一个车夫的“命运”,车夫在过去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这样一个社会已经规定了这个社会角色的命运。正是对生活凄凉的深刻描写使一些作家开始认为这两部作品是自然主义小说。然而,他们所描写的社会及他们对人吃人的社会现象的揭露都充分说明了“文学是社会的镜子,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应该反映社会中主要的阶级冲突,这是现实主义作品最重要的意义之所在”[4]。 苔丝悲剧的根源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苔丝是一个勇敢刚毅、富于反抗精神的新女性,她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