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汇.doc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汇.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汇

前 言 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大师。一般认为,他是当代西方批评界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批评家。他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然后又在巴黎大学研习精神分析并获博士学位。1932年拉康完成了博士论文《妄想狂精神病及其与性格的关系》后,他主要从事精神分析的教学并一直在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着“重新阐释”;同时他又以近代兴起的语言学理论对精神世界构建一种新的无意识的结构。他参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与协会产生矛盾并被开除。他又自己开创学会,宣讲他的主张和学说,但在他自己开创的学会中仍然矛盾重重,因此,他后期就在这种不断解散学会,不断重开学会中,终了一生。拉康的演讲充满了磁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围绕在他的周围,吮吸着他智慧的琼浆。拉康孤僻的性格和睿智的讲演使他充满着神秘——谜一样的神秘。 拉康理论庞大芜杂,是语言学的又是心理学的;是天才独创又只能算是重读他人的经典;是结构主义的又不同于其他结构主义者的。在哲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理论、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甚至神学等方面,他都给予了深层的思考。尤其在文学艺术理论方面,其理论对文学家创作、文本内人物的分析、文学的接受等都有深远的意义,拉康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当代文学批评向跨学科方向的转化。 拉康对弗洛伊德的阐释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坚持在心理分析中注重语言(1), 对拉康理论作初步探讨[20];李晗蕾对拉康语言哲学思想进行述评,阐发了拉康的语言哲学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的特色[21];张翔解读了拉康修改过的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图式[22];高岭《无意识的“移置”——从弗洛伊德到拉康》通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伟大探索,循着无意识的“移置”这一思路,来展示由于能指的滑动所带来的对无意识意义的逼近过程[23];张一兵把阿尔都塞思想与拉康理论进行了比较性的阐述[24];较早研究拉康的李淑言、周晓仪分别撰文《认识拉康》[25]和《拉康早期思想及其‘镜象理论’》[26]介绍拉康的理论,只有赵一凡写了一篇述评性文字来阐发拉康[27];张少文在《图解拉康能指的优越性》中运用拉康能指优越理论阐释了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的副主题——人类语言的无效性[28];方汉文运用拉康理论解释《哈姆雷特》,认为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哈姆雷特行动延宕,不能实施报仇行为不是偶然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处于一个心理-语言的结构之中,他没有本人行为的自由,只能遵守“他人”的规则[29];赵洪尹《安提戈涅——拉康悲剧观透视》运用拉康对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进行了解读分析,通过代表国家法律的克瑞翁和代表神赋予神圣职责的安提戈涅的冲突,分析安提戈涅对Ate的超越而产生的净化过程[30];还在《奥林恋母与母亲的欲望——与拉康解读〈悲悼〉》运用拉康的俄底浦斯情节理论,以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悲悼》为文本分析剧中人物奥林的主体即人格的欲望[31];张智义运用拉康理论分析了华滋华斯的诗学[32]。译介方面如褚孝泉翻译了《拉康选集》,张君厚翻译了《拉康传记》,王小峰和李泽凡翻译了日本学者撰写的《拉康思想评论》,牛宏宝和陈喜贵翻译了英国拉康研究学者玛尔考姆·波微(Malcolm Bowie)著的《拉康传记》等,拉康在中国借助它们开始传播。阐发研究一直是国内拉康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每一位研究者在研究中选用了不同角度,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着重从主体的功能性角度着手清理并阐发拉康主体两大功能的文学理论意义以及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在国内,拉康理论的运用还不多,只是最近才有若干篇论文涉及,当然本文在阐述拉康理论在文学批评上运用时,不打算系统的研究,只是说明拉康理论可在那些方面运用。 拉康理论的研究在国内主要集中在阐发和译介上,运用此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文章相对较少,且运用的较为生硬。国外研究较之国内要丰富一些,研究方式多样。首先有大量的研究性论文、书籍问世。美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巴巴拉·约翰逊把爱伦·坡、拉康和德里达纳入到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视野中,指出他们各自的盲视点和洞见点[33];英国学者爱德华·凯西和麦尔文·伍迪撰写《拉康与黑格尔—欲望的辩证法》研究了拉康思想对黑格尔的继承[34];格拉斯构( Glasgow)大学德语学院的Paul Bishop研究了拉康理论的德国哲学背景[35];Elizabeth K. Warrington和Jules Davido两位学者在《客体身份不能提高镜象张力》(Failure at object identification improves mirror image matching)认为病人探测镜象关系的能力不能依靠对客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