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02.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02

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 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前沿问题 一、产业技术轨道 二、技术标准与市场竞争 三、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问题 四、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产业技术轨道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同行企业不得不采取的几乎一致的技术选择方法、核心技术路线、产品主导设计模式、技术整合方式、产品和工艺技术标准,以及主流的制造流程。 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 一、科技的根本性进展 二、行业技术积累 三、市场需求的递进扩张 科技的根本性进展 产业技术轨道是由技术选择方法、核心技术路线、产品主导设计模式、产品与工艺技术标准、技术整合方式惯性,以及主流的制造流程等要素有机构成的,因此一种技术轨道的形成,必然依赖于围绕这些要素的科技进展。 行业技术积累 当一个行业的专门技术知识与能力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基于商品化开发的方便,特别是受制于行业核心共性技术和工艺技术创新的进展程度,该行业的企业就不得不规范自己的主导产品设计,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培植同行业共同的技术轨道 市场需求的递进扩张 如果市场对某个行业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张,生产者就要扩大生产批量,而批量化生产要求规范的产品结构设计和一致的加工工艺,于是生产者就不得不规范自己的主导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从而形成行业技术轨道 行业技术轨道的延伸和转辙 纵向延伸——提高技术先进性 横向延伸——扩大技术应用范围,拓展应用 领域 技术标准与市场竞争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务制定的技术准则,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和实践经验,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的技术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技术标准的分类 依据定义内容划分 1 基本的度量标准(公斤、米) 2 工艺过程说明(标准测量方法) 3 基于性能的标准(家电标准) 4 基于系统的互操作性的标准(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 依据产生途径划分 1 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标准(标准的传统键盘) 2 规定或法定标准,其具有法律效应(安全标准 环保标准) 3 论坛标准 ,多为由行业性论坛机构建立和采用的自发标准 (DIN、ASME、ISO) 标准的功能 规定质量 提供信息 规定兼容性 减少变化 经济性 标准的基础性作用 1 标准化的生产方法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 2 企业按照一定的业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 3 标准及标准化过程在产业变革及其技术进步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标准及标准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在标准及标准化条件下,中小企业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配套,从而使正常的市场竞争成为可能。反之,如果缺乏体系化的标准,某个市场极可能仅仅由少数几个企业控制,市场的高度垄断就会抑制某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问题 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轨迹 英国——美国 ——日本—— 韩国 下一个最有希望的世界制造中心——中国 中国制造业现状 彩电、洗衣机、冰箱、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世界市场占有份额第一 世界500强已有近400家在我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 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全球彩电的40%,复印机的60%在中国生产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国制造业大量是来料加工,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产品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 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四,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20%,日本的25% 装备制造业这一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整体水平较低,多数高精尖设备依然依赖进口 因此,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仍需努力 中国制造业怎样加入全球制造体系 深入研究英 美 日 韩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经验和教训 明确我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的方向 解决基本战略问题,积极发展主流产业 通过技术整合逐步解决我国大规模制造技术落后问题 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不是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而是靠廉价劳动力决定的低成本,产品市场开拓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因此,未来中国加入全球制造体系,在巩固现有产品制造基地地位的同时,还需要培养高端科技创新能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生产自己的核心产品,这才是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中心的正确方向 我们要制定面向全球分工和有利于发挥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化的分类调整政策。其中对那些近期和中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产业组织,发挥其比较优势,使行业内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对于近期无竞争力,但有中长期发展前景的行业,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