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法律意识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法律意识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法律意识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期,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挖掘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这一问题的原因,论证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 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 法治化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的内涵绝不是经济增长上的更新,而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上的科学发展。没有文化这一力量的驱动,新农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一种无厘头的运动,因此,法律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还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众所周知,法律文化作用的对象在于人类自身,对人的法律素养、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法律文化的功能可以说是“以文化人”,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尤其在对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糟粕以及农村地区积淀的民间习惯的突破上,发挥关键作用。所谓的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其一方面要求公民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尊重和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其行动准则;另一方面还要求公民能秉承平等观念,要求他人和各类公共机关也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事。具体而言,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理解、要求和态度,对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看法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 对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很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如1990年,中南政法学院郑永流等学者对湖北省农民法律意识进行实地考察,并用法律社会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法律已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它还未以有效性建立起信誉;它急欲起促进农村发展的作用,却还未得到农民较大程度的认可。1997一1998年,中国农业大学“农民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农”课题组,对中国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民法律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结论是农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差,并受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吴鹏飞、张学亮、黄东霞等学者列举了农村中现在仍存在的畏讼、轻法、人情大于法等现象来论证“法律意识较低”的事实。以山东大学的谢晖、陈金钊教授为主的对民间法的研究,指出民间法被庞大农民所看重,民间规约在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总而言之,学者们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了我国农民的法律知识比较少,存在对法律不感兴趣,轻视与疏离法律的现象,缺乏对法律的信仰,这些都属于法律意识问题。由此来看,建立法治秩序在农村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要想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就要找出制约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笔者在此仅从法律方面分析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以作解决问题之方向。 1.“权大于法”的法律文化流毒尚在。权大于法的封建专制思想一直影响着着农民的法律意识,即使是现代社会,这种思维定势也没有被遏制。例如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轻法重权,在遇到问题或出现纠纷时往往会习惯性地找村干部处理,而农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据党的政策、号召、行政命令等,工作方式也多是命令型的布置任务。农民这种选择权力而放弃法律的行为更纵容了权大于法的思想观念的蔓延。更有甚者,许多农民认为执行法律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有绝对的权力,对自己权利受损害时只是采取“拉关系走后门”去解决,对法律的权威性认识不足,也就造成了法律仍然没有成为农民的重要工具的遗憾。 2.“情义本位”的宗族观念的普遍存在。中国农民总是生活在传统家庭、亲属、宗族村落的圈子里,他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主要靠家族内部力量,而不是通过国家政权力量予以调节。宗族起到的不仅是团结内部的作用,也起到司法的协调作用。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里虽然很多纠纷可以通过诉讼在国家层面上得以解决,但是那样做却会将熟人社会中维系社会和谐的那种乡土亲情割断。一场官司十年仇的说法至今仍在很多地方作为一条经验广泛流传,这是在熟人社会里生活的人们不愿看到的。这种宗法观念的影响是造成农民法治意识薄弱的深层次因素。 3. 涉农立法的滞后和缺漏。当前我国的涉农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或者说存在较大缺失,不足以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立法质量不高,层次较低,很多规范原则性太强,配套法律法规跟不上,缺乏可操作性。农业立法中重行政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仍很严重,立法无法充分反映农民的利益。 4.农村司法薄弱,执法不规范。司法是否公正,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严格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能否对法律乃至国家制度本身形成普遍信仰和尊重至关重要。而在我国农村,司法总不能摆脱来自各方面的不当干预,尤其是行政机关的干预,导致纠纷不能及时解决,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农村司法存在较多的腐败现象,如干警生活腐化、刑讯逼供、非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