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免疫防御、细菌感染与抗生素治疗.ppt

新生儿免疫防御、细菌感染与抗生素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免疫防御、细菌感染与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免疫防御、细菌感染及抗生素治疗 暨南大学附一院新生儿科 肖 昕 B细胞及其IgH ◆浆细胞:人类B细胞能分化成产生IgM的浆细胞,但不能分化成为产生IgG和IgA的浆细胞。 ◆细胞表型:新生儿B细胞主要为CD5+细胞。 ◆抗体:低亲和力、多反应性和低特异性。 B细胞及其IgH ◆IgM:首先产生IgM。28周早产儿的IgM浓度为6g/L,足月儿12g/L,女婴IgM水平高于男婴30%。 ◆IgG:新生儿本身合成IgG较晚, 出生时体内IgG均来自母体,足月儿出生时IgG水平比母亲高5%~10%。早产儿出生时IgG400g/L;过期产儿或SGA出生时IgG水平低于足月儿。 ◆IgA:在新生儿期,IgA1和IgA2极低。 B细胞及其IgH ◆母体特异性IgG抗体,可转运到胎儿。这些源于母亲的抗体,一方面发挥消灭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新生儿本身的特异性抗体产生。 ◆母体的一些非IgG抗体如G- 病原菌的抗体(大肠杆菌抗体)则不能透过胎盘屏障,以至于新生儿易罹患G- 细菌感染。 T细胞及其淋巴因子 ◆T细胞表型:95%以上为CD38+和CD45RA+,并有TCR。 ◆ T细胞功能:不成熟,很少协助B细胞生成Ig,其激活吞噬细胞和转化CTL的能力低。 T细胞及其淋巴因子 ◆产生相当量的IL-2,但形成TNF和γ-IFN较少,分别仅为成人的50%和10%~20%。 ◆γ-IFN具有激活吞噬细胞和抑制病原微生物在细胞内复制的功能,它的缺乏使得新生儿不能抵御细胞内病原体如病毒、弓型体、李司特菌和伤寒杆菌等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 ◆ NK细胞具有自然溶解病毒感染(Rubella和CMV)细胞的活性。 ◆ 表面具有FCR。覆盖在靶细胞上的抗体FC部分可与NK细胞的FCR结合,从而使NK细胞激活,靶细胞溶解(ADCC)。 NK细胞 ◆新生儿期,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10%, 由于与FCR的连接、对靶细胞的溶解及再 循环能力均较低,导致NK细胞的ADCC不 强(在早产儿甚至缺失)。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由一系列血清蛋白组成,在特定条件下引起连锁反应(瀑布学说),包括经典途经和替代途径两种。 ◆经典途经由C1q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而激活,替代途径则能被某些细菌直接激活。 补体系统 ◆母体的补体成分不能经胎盘转运至胎儿,多数补体在胎儿时期即由胎儿本身合成。 ◆足月儿CH50活性低、其参与成分C3、C4和C5的浓度仅为成人的50%~60%;替代途径AP50更低、其参与成分B因子和备解素为成人的35%~40%。 ◆早产儿的CH50、AP50及其参与成分明显低于足月儿。 新生儿细菌感染 (一)发病率和病死率 (二)病原菌 (三)易感因素 (四)新生儿感染的预防 (五)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 发病率和病死率 ◆为新生儿常见病,国内以肺炎、败血症、肠炎和化脓性皮肤感染为主。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的发生率,在足月儿为1‰~5‰,在VLBW约为160‰,病死率可高达30%~50%,存活者中,有相当部分可发生后遗症。 病原菌 ◆随年代而变迁:GBS(30年代)、金葡菌和G- 肠道杆菌(50年代)、GBS(60年代)、MRSA和表葡菌(80~90年代)、ESBL和MRSA(目前)。 ◆因地而异:国外以GBS和MRSA常见,表葡菌有增加的趋势;国内以金葡菌最常见;中国南方以金葡菌和大肠杆菌常见;中国北方多见金葡菌和表皮葡菌感染。 病原菌 ◆因时而异:新生儿感染可在产前、产时或产后引起。不同时间的感染可有不同的细菌类型(表1)。 ◆因感染部位/类型而异:细菌可通过多途径、多部位导致新生儿感染。不同的感染部位或疾病有不同的常见感染细菌(表2)。 病原菌 表1 新生儿的感染时间与感染细菌的种类的关系 感染时间 感染细菌 感染机制 发病类型 产前 李司特氏菌 经胎盘垂直转 先天性 表皮葡萄球菌 结核杆菌 各种L型细菌 产时 大肠杆菌 上行感染(阴道至子宫) 早发型 淋球菌 污染羊水/阴道分泌物吸入 晚发型 GBS 克雷伯氏菌 产后 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或环境感染 晚发型 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