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子的电子结构讲义(精品
第 九 章 原子的电子结构Democritus (Greece)460 BC-370 BC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1766-1844) 原子的概念及原子论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学说:世界万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永恒存在,永不毁灭。无限多的原子在虚空中不断运动,并相互猛烈碰撞,于是发生旋转而形成天地间各种物质,产生各种自然现象。原子和虚空构成了整个茫茫宇宙。古代朴素的原子学说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哲学思辨,并无科学实验依据。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元素是由非常微小的、看不见的、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原子既不能创造,不能毁灭,也不能转变,所以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保持自己原有的性质;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则不相同,原子的质量(而不是形状)是元素最基本的特征;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的数目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它的质量等于其组合原子质量的和。1807年道尔顿发表《化学哲学新体系》,全面阐述了化学原子论的思想。1800年 尼科尔森 (W. Nicholson) 、卡莱色尔(Carlisle)用直流电把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1815年英国化学家普劳特(W Prout):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氢的原子质量的整数倍1833年 法拉第(Faraday)的电解定律1874年 斯通尼 (G. J. Stoney)率先把在导线内流动的电的基本单元称为 电子 19世纪末的物理学三大发现1) 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 (1895,伦琴,德国) 2) 放射性 (1896,贝克勒尔,法国)3) 电子 (1897,汤姆逊,英国)这些发现证明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揭开了物理学革命乃至现代科学革命的序幕,继而创立了原子物理学、基本粒子物理学、量子力学、量子化学、核化学、同位素化学、放射化学等许多新学科,构成了整个现代自然科学的新的理论支柱。Wilhelm Conrad R?ntgen (1845-1923)Munich Univ., Germany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1in recogni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services he has rendered by the discovery of the remarkable rays subsequently named after him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école Polytechnique, France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3in recogni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services he has rendered by his discovery of spontaneous radioactivity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Univ. of Cambridge, U.K.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6in recognition of the great merits of hi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conduction of electricity by gases阴极射线管及阴极射线的发现 电子的发现及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电子是19世纪人们在研究低气压下气体的放电现象时发现的,最初称为阴极射线。法拉第(1791-1867)利用他所制作的第一个阴极射线管(CRT)发现了这种射线。Thomson的电子荷质比测量方法 1897年,J. J. Thomson (1856-1940) 利用电场及磁场对带电质点运动的影响测定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e/m),并得出该射线是带负电荷并存在于所有原子之中的基本粒子,即为后来人们所知的电子。Ee/m =H2? r 在电场E和磁场H的相反作用下,可调节E和H参数使阴极射线正好回到水平方向,这时电子所受的磁力 (Hev) 和电力 (Ee) 相等,即有:H? e? v = E? e由此得电子的速度:v = E/H由经典力学可知, 离心力 = m? v2/r所以,H? e? v = E? e = m? v2/r即有,e/m = v/Hr最后可得,e/m = 1.76 ? 1011 C?kg?1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 with the apparatus he used to discover the electron. 1906 Nobel Prize in Physics.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