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支原体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 支原体 (mycoplasma) 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和培养特性及与细菌L型的区别。 P177 了解:冷凝集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熟悉: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与人类 疾病的关系。 概 念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 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细胞壁,细胞膜含有胆固醇,形态多样。 2.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3.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特点 形态:多形性 G-,姬姆萨染色淡紫色。 长丝体、短丝状、球杆状、球状、 分枝状等。 染色: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无细胞壁。细胞膜分三层:内外层为蛋白质和糖类;中间层为脂类,主要为磷脂,胆固醇(36%)位于磷脂分子之间。基因组小,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 结构: 0.2--0.3?m, 加压过滤能通过细菌滤器,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最小者。 大小: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10%~20%动物血清 。 环境:在pH7.6-8.0间生长,低于7.0易死亡 。 (解脲脲原体pH5.5-6.5) 生长:生长缓慢,3-4h/代。 2、培养特性 液体培养基:液体清亮,不易见到混浊 。 CCU(color changing unit):是细菌计数方法, 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 相对含量的 。 菌落:菌落呈油煎蛋样。 3、抗原结构 各种支原体均有其特有的抗原结构,交叉较少。 蛋白质类抗原:ELISA试验检测。 糖脂类抗原:补体结合试验。 生长抑制试验(growth inhibition test,GIT)和 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 inhibition test,MIT):用 特异性血清对支原体进行鉴定和分型。 3、抵抗力-弱(无细胞壁) 对热、干燥抵抗力弱,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作用于胆固醇的药物敏感:二性霉素B等。 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敏感:交沙霉素等。 对作用于DNA旋转酶的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对醋酸铊、亚碲酸盐和结晶紫抵抗力强。 性状 支原体 细菌L型 细胞壁 细胞膜 通过细菌滤器 细胞壁缺陷原因 来源 液体培养 培养基渗透压 4、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无 无或部分残留 1/3为胆固醇 不含胆固醇 能 能 遗传 表型变异,可恢复 自然界、人和动物体内 细菌 浑浊度很低 有一定的浑浊度 同一般培养基 多需高渗培养 (1) 黏附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粘附于细胞上 从细胞膜获得脂质与胆固醇作为养料,细胞膜损伤。 (2)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细胞损伤。 (3)荚膜或微荚膜,抗吞噬。 (4)产生磷脂酶,分解宿主细胞膜。 (5)产生超抗原引起组织损伤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兼两种免疫,免疫力不牢固,可反复感染。 常见支原体 对人致病: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条件致病或协同致病: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唾液支原体、口腔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等。 三、 肺炎支原体 (M. pneumoniae)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呈间质性肺炎病理改变,以5~1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夏末秋初为好发季节。 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 微生物检查 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病人血清中出现非特异性的冷凝集素,病人血清与红细胞(人O型血或自身血)混合,4℃过夜后红细胞凝集,37℃凝集又分散开,非特异性,辅助诊断。 分离培养:分离率不高,所需时间长。 快速诊断:ELISA检测抗原,PCR检测核酸 预防:有肺炎支原体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但尚未见用于人类预防。 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如罗红霉素仍然是首选,其次是四环素。 防 治 预防:有肺炎支原体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但尚未见用于人类预防。 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如罗红霉素仍然是首选,其次是四环素。 防 治 四、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性传播 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 致病因素 吸取c膜上固醇、脂类等营养 C损伤 尿素 尿素酶 氨 毒害c C坏死 致病因素 吸附于精子表面 精子运动能力降低 产神经氨酸酶样物质 干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与精子有共同Ag Ab+精子 精子损伤 不孕不育 临床表现:自然流产、出生缺陷、死胎、不孕(育)(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