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盛唐诗歌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盛唐气象及其审美内涵 经过初唐诗人的不断努力,到了开元、天宝时代,唐诗带者浓郁的青春气息和蓬勃的青春活力,走进了一个鲜花盛放、姹紫嫣红的新天地 。 “盛唐气象”四字。盛唐气象之说,最早是由南宋严羽明确提出的: “迎旦东风奇骞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 (《沧浪诗话·考证》)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在《沧浪诗话》中,“气象”一词,首先是作为一种诗法提出的。“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辨》)“体制”,指诗之格局、体载;“格力”,指诗之品格;“兴趣”,指诗之美感;“音节”,指诗之声律。其中,“气象”与“兴趣”是有内在联系的。严羽言“兴趣”,是主张诗人应该按照诗歌必须具有审美作用的要求,创作出能给人以美感享受的诗歌作品,而诗歌作品本身应有“气象”,才能使读者产生“兴趣”(美感)。可见,这“气象”实际是严羽用来表述诗歌作品审美特征的诗学概念。 综合学术界的论述,“盛唐气象”大致可以作如下概述: 首先,盛唐气象是盛唐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和雄大魄力的反映。 其次,盛唐气象是盛唐诗歌雄浑深厚、刚健明朗的艺术审美风貌的呈现。 陈伯海先生曾从艺术风貌方面这样概括盛唐气象:“风骨与兴寄、声律与辞章、兴象与韵味,这就是构成唐诗内在质素的几个基本的方面。这些要素汇集、组合在一起,呈现为唐诗的整体风貌,便叫作气象。”(《唐诗学引论》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 总而言之,“盛唐气象”作为盛唐诗歌的理论概括,形象地展示了盛唐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展示了一个强盛时代诗人们的杰出创造。 第二节 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 张说、张九龄、贺知章、王翰、王湾是第一批跨进盛唐门槛的诗人。 张说(667—731的),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张说前后三度为宰相,是开元前期的“当朝师表,一代文宗”。张说十分注重奖掖文学新人,张九龄、王翰、贺知章、王湾等开元前期的二、三十位作家或出自他的门下,或受过他的奖掖。他实际上是盛唐前期的文坛领袖,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诗,被视为七绝进入盛唐的一个标志。 张说的文章比诗歌更著称当时。他与许国公苏珽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开元二十二年(734),升任中书令。九龄为相贤明正直,刚正不阿,为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四年罢相,二十五年被贬荆州长史。李林甫把持朝政。九龄的罢相被贬,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大挫折,也是唐代治乱的分水岭。开元二十八年(740)春,他告假南归。五月,逝世于曲江家中。年六十三。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二十卷,《全唐诗》录其诗三卷,共200余首。 张九龄是继张说之后的文坛领袖。他也十分重视汲引才俊,培养、提拔和团结了一大批诗文俊士。象王维、卢象、皇甫冉、李泌、王昌龄、钱起、綦毋潜、包融等诗人都曾受过他的关怀和奖励;他任荆州长史时,曾召孟浩然、裴迪于幕府。他和文人学士的广泛联系,他所开展的文学活动,都对开元文学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九龄前期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山水纪行诗,约四十首,占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可见张九龄是唐代最早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张说也写过大量的山水诗。可以说,二张大量的山水诗创作标志着盛唐山水诗的成熟。若从初、盛唐山水诗结构创作的演变来看,二张的山水诗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融情于景,纯粹抒怀言志的诗句明显减少,达到了情景交融与意境的圆润。其二,诗中具有完整而阔大的气象、境界,是初唐时期山水诗中很少见到的。二张是开元名臣与诗坛名宿,他们的山水诗对于盛唐山水诗派的形成无疑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张九龄的后期创作,可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以及其他一些咏史咏怀诗为代表。诗人因直言敢谏、刚正不阿而遭谗被贬,对开元后期政治的渐趋黑暗、腐败有深刻的体认,忧愤郁结于中,发为吟咏。这些作品,抒写了他的操守志趣,充满思君恋阙、伤时愤世之情。时代感和现实感极为强烈。在艺术表现上,多采用隐晦曲折的比兴手法,风格沉郁,堪称思深力遒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感遇》中的这两首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其一)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其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20062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