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主讲:张锴 教学目的 (1)了解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的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2)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依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和格局,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 1)1848年—1920年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建党、夺权; 2)1921年前后—1949年前后,主要任务是在孤立的苏联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3)1950年—今,在此期间出现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却取得了辉煌成就。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2、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面对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三种不同选择 1)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共同性。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被模式化,要求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力,又要改革超越的生产关系。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2)不同选择: A、拒绝改革,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最终大多数国家发生剧变。 做出这一选择的国家是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柬埔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到1989年,大多数国家发生了历史性逆转。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B、选择了改革道路,但未能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改革路线,最终仍然发生了剧变。 这些国家大多数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改革,如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十年改革、匈牙利的“静悄悄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等。但在经济体制改革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这些国家转而优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它们逐渐抛弃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轻装上阵、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反对党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已被搞乱了思想的广大群众在“民主选举”中自然倾向于反对党。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下台也就在所难免。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C、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革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作出这一选择的主要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东国家积极进行改革之际,我国在搞阶级斗争,轰轰烈烈地进行“文化大革命”,置身于改革潮流之外。面对国内国际的重大挑战,当时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继续坚持“左”的指导思想,遵循“两个凡是”,狠抓阶级斗争,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另一条是恢复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不同的改革观点 A、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态度 B、对多党制的态度 C、对多元化的态度 D、对开放的态度 思考与讨论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对中国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思考与点评: 思考: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要吸取怎样的教训? 点评: 1)只有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导致经济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是苏东剧变的关键。 思考与讨论 你对改革开放30年来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中的运动形式,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列宁提出来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前期曾强调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一概看作敌我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晚年虽承认矛盾,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文档评论(0)

y20062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