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初等几何与几何教学研究之实验几何初中.ppt

阆中:初等几何与几何教学研究之实验几何初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阆中:初等几何与几何教学研究之实验几何初中.ppt

初等几何与几何教学研究之 朱维宗 云南师范大学 实验几何就是人们通过对大量的具体几何素材进行反复的感受和体验,归纳、概括出较为一般的几何关系,在实践中对其加以验证和检验,并从中挖掘和发现更新的几何关系的一种实验型几何的历史阶段。 ——题 记 提 纲 一、几点说明 二、实验几何概说 三、点、直线与平面的相互关系 四、方向、角度与平行 五、恒等、叠合与对称 六、小结 一、几点说明 (1)在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在第一、二学段,这四个模块是:“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在第三学段,这四个模块是:“图形的认识” , “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各模块的内容详见《课程标准》) (2)各课标实验教材,在编写上尽量注意了第一、二学段与第三学段的衔接,方式上采用了“螺旋上升”。 (3)在“图形的认识”这一模块,小学和初中都采用了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体,再认识点、线段、面、角度……的方式。这一方式是经过教学法加工的,便于学生感知几何概念、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但是,它与几何的发展历史是不尽一致的。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借助了视图与投影的手段。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怎么样让学生从二维图形想象三维图形,还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 (4)在“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坐标”这一模块,学生认知的难点是“方向”,教材编排的特点是: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上下”、“左右”、“前后”逐步抽象,先认识东、南、西、北,再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再逐步抽象出“东偏北”、“北偏东”、“西偏南”、“南偏西”等。 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阶段,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运用坐标系学习用有序数对表示方向。从几何上说,方向就是斜率的倒数。 (5)在“图形与变换”这一模块,教材的编排都是先学习平移、旋转,再学习轴对称。在几何发展史上,则是由空间的对称性出发,先有轴对称变换,再将平移、旋转分解为两次轴对称变换的乘积。 按照F·克莱因的观点,几何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特例是位似)、仿射、射影)是学习几何的“钥匙”。从几何上说,图形的恒等是依靠几何变换实现的。 (6)义务教育阶段,几何内容关于证明的处理,采用了从实验几何过渡到论证几何的方法:即“问题——实验——结论——说理——证明”的方法。 但是,逻辑证明延后(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九年级下册),九年的教改实验表明,一方面对学生学习其它领域如“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能会延误了发展的时机。 现在的教材编写的一个趋势是:尽量按照数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线索去安排内容,一些经典的内容(以往的教材没有涉及到的或重视不够的)又出现在教材中,如多边形中的费玛问题、黄金分割、无理数的发现、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等。 1.几何学的产生——无意识几何阶段 几何学和算术一样产生于实践,也可以说几何产生的历史和算术是相似的。在远古时代(公元前5000年以前),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有关平面、直线、方、圆、长、短、宽、窄、厚、薄等概念,并且逐步认识了这些概念之间、它们以及它们之间位置关系跟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这些后来就成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恩格斯说:“数学是从计算时间和器皿制造中产生的”。计算时间产生了“数”,而器皿制造则产生了“形”。正是这些有如器皿制造等生产实践的需要,原始的几何概念便逐步形成了比较粗浅的几何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是零散的,而且大多数是经验性的,但是几何学就是建立在这些零散、经验性的、粗浅的几何知识之上的。 几何学是数学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也是在数学这个领域里最基础的分支之一。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都是几何学的重要发源地。 在我国,人们已经掌握了许多几何的基本知识,这有大量出土文物可以证明. 如甘肃省景泰县张家台(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土的彩陶罐上发现的大量的平行线、三角形、正方形、圆弧等。 在西安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过程中发现一些陶罐片上绘有方格、米字、回文等几何图案。看一看远古时期人们使用过的物品中那许许多多精巧的、对称的图案的绘制,一些简单设计但是讲究体积和容积比例的器皿,都足以说明当时人们掌握的几何知识是多么丰富了。 2.几何学的初步发展——经验几何阶段 当人们经历了无意识几何的漫长的酝酿之后、初步形成了“形”的意识,进而尝试了一些简单的“度量”工作,同时对几何“结构”关系的探索也慢慢地开始了。这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