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
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
-兼与吴敬琏同志商榷
刘昌黎
The New Stage for China’s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Urgency for Enhancing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lso a discussion with Mr. Wu Jinglian
Liu Changli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是工业化发展规律推动的自律性发展,具有市场经济主导等特点。对重化工业迅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正确认识,这是继续推动重化工业发展和实现工业化的关键。面临亚太特别是东亚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局面看,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中心,迅速提高重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重化工业、新阶段、国际竞争力、紧迫性
自1991年重、轻工业的比重开始逆转以来,我国工业化就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新世纪初经过新一轮高速经济增长,又进入了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如何认识重化工业发展新阶段及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学术界却有不同的意见,吴敬琏同志甚至明确否定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为此,本文略陈管见,以供讨论参考。
一、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特点
重工业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自1990年下降到谷底以来,就转为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高速增长,又连年大幅度提高。2004年,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6%,首次超过了1960年历史最高的66.6%;2005年又提高到69.0%,比1990年提高了18.1个百分点,其中2003-2005年就提高了8.1个百分点〔参见表1〕。重工业比重迅速提高,标志着我国工业化现已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新阶段。
表1 我国工业生产中重工业和轻工业比重的变化情况〔%〕
1960 1978 199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重工业 66.6 56.9 50.9 57.1 58.0 60.2 60.6 60.9 64.5 67.6 69.0 轻工业 33.4 43.1 49.1 42.9 42.0 39.8 39.4 39.1 35.5 32.4 31.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历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北京,2005,〔3〕。
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既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其主要特点是:
1.自律性的迅速发展
在计划经济期间,经过大跃进失败后的调整,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放弃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后期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即外向型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又以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心,推动了轻纺工业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根据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在轻纺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进入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
在上世纪60年代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是以牺牲轻纺工业为代价的,其结果是人为地造成了轻纺工业的落后。其后,经过60-70年代的调整特别是经过80年代的发展,轻纺工业基本上改变了落后面貌。其重要标志,就是进入90年代以后,轻工产品市场率先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不再存在轻纺工业发展滞后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抢购风过去后,也再未出现轻纺产品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根据商务部近年来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大多数商品特别是以轻纺工业制品为主的个人消费商品都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2005年上半年,在600种主要商品中,供需平衡的161种,供给过剩的439种,分别占26.8%和73.2%,供给不足的商品一种也没有。相比之下,每当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以及煤炭、石油和电力等都往往出现很大的缺口,这种情况在2003年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可见,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已不再是牺牲轻纺工业,而是在轻纺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迅速发展。重化工业主导不仅代表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符合世界各国工业化的一般规律,而且重化工业在大型化纤厂成套设备、现代化织机等方面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还为轻纺工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结果,重化工业和轻纺工业相得益彰,都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只不过按照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重化工业发展更快而已。
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中心,强调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当时我国工业化战略并没有以技术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