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专为考试复习
G+菌【紫】:G-菌【红】:
细菌L型:当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受到某种理化因素或药物作用时,使细胞壁损伤,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的现象。 特点:形态呈高度的多形性;高渗环境才可生长,出现典型的油煎荷包蛋样菌落;仍具有一定致病性,对多种抗生素无效;有抗原性。
中介体拟线粒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功能:与呼吸作用有关;参与细菌分裂。
质粒(plasmid):存在于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质粒分类:R质粒F质粒Vi质粒。 特点:①不是细菌生长存所必不可少的。②编码的性状有菌毛、毒素、细菌素、耐药性的产生等。③可通过转导将性状传递给另一菌。
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分泌至细胞壁外层的粘液性物质。形成条件:人和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的环境。 化学组分:大多数是多糖,少数是多肽。功能:①保护菌体,抵抗吞噬,抵抗有害物质与致病有关;②贮藏营养;③堆积代谢废物;④附着作用:某些链球菌的荚膜龋齿;根据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区分细菌型别。
鞭毛:附于菌体上附于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分类:单双丛周 化学成分:蛋白质 特点:抗原性强;较强的收缩力;娇嫩,易断易脱落。 功能: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具抗原性。根据鞭毛有无、数量和抗原性用于细菌的鉴定及分型。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功能:①抵抗力强大(水少、多层膜、DPA-Ca); ②常通过外伤引起感染(休眠能力强); ③判断灭菌效果以杀死芽胞为准; ④芽胞特征,有助于鉴别细菌。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专性需氧菌:结核杆菌 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杆菌
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机制: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触酶和过氧化物酶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1.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生长曲线: 迟缓期(lag phase)(即调整期)
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又称指数期(exponential phage)。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H2O2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衰亡期(decline phase)
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辩认其形。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为何会衰退?
1、营养物质消耗,未得到补充 3、死菌释放毒性物质
2、活菌不断产生代谢产物
细菌代谢及代谢产物
(1) 糖发酵试验(单糖发酵试验)检测细菌分解某种糖,产生酸和气体能力的试验。
大肠埃希菌: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不分解乳糖(-)
2、合成性代谢产物
(1)热原质:许多G-菌和少数G+菌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多糖类物质,故名热原质。
蒸馏法去除效果最好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的少,只有多粘菌素、杆菌肽等。
(2)毒素和侵袭性酶 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外毒素是多数G+菌和少数G-菌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均有强烈的毒性作用,是细菌致病的重要物质基础。某些细菌能够产生与毒力有关的酶,有助于细菌在机体内繁殖扩散,甚至破坏机体组织,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与抗菌素不同的是作用范围狭窄,仅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3)色素:水溶性色素与脂溶性色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上单元综合检测.doc
- 公路工程分项开工报告.doc
- 冰区油船技术的发展.docx
- 分子生物学绝对重点.doc
- 分子生物学重点-终稿.doc
- 分式整式图形和变换知识点整理.docx
- 分散集中存储方案---大.doc
-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
-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设计辛成连.doc
- 化学计算专题—常用化学计算技巧,化学综合计算.doc
- Darzalex Intravenous Infusion 100 mg, Darzalex Intravenous Infusion 400 mg(Daratumumab,达雷木单抗重组点滴静注)的NDA审评信息(PMDA).pdf
- Dysval Capsules 100×40mg(Valbenazine Tosilate 缬苯那嗪胶囊)的NDA审评信息(PMDA).pdf
- 盐酸克林霉素磷_过氧化苯甲酰复合凝胶(Duac Combination Gel)的NDA审评信息(PMDA).pdf
- DB13_2322-2016_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_河北省.docx
- DB13_T1266-2010_河北省商品林经营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 DB12_T3007-2017_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_天津市.docx
- DB12_T1301-2023_中小流域面雨量等级_天津市.docx
- DB13_T1246-2010_主要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_河北省.docx
- DB13_T1251-2010_牛出血性白血病防治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 DB12_T1300-2023_旅游气象适宜度评价规范_天津市.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