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_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
百度文库-文学研究一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简介 二, 拜伦在中国 三,华兹华斯在中国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简介 自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 哲学内蕴和理想境界,也是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代名词,其中包含强烈的 生命意识,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加上她的诗歌传统,浪漫诗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由于对现实和自然的 不同倾向,又可分为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和以拜伦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分别以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1798年,和 拜伦的《唐璜》为成熟和顶峰。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 西方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引进,是在20世纪初头10年,那一时期的鲁迅,苏曼殊,马君武,包天笑,曾朴等人,先后译介了欧洲浪漫派的作家作品。但这些译介是个人的零散的。 后期1917-30年代,发生了转折,呈现5个特点 1. 以白话译诗,译者熟知英文(不借助他人口述) 2.译论及技巧有发展 3.注意选择原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译作同时配以原作者生平,思想艺术见解的介绍 5.功用色彩: 其一,借英诗汉译促进中国新诗的诞生, 其二, 文学社团选译体现各自思想主张或艺术倾向的英美诗歌, 如创造社译者青睐拜伦,是取其反抗传统的文学精神, 拜伦在中国 提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个要说的是拜伦,他对中国新文学作家产生过普遍影响,他在中国的形象是被改造过的。 拜伦在西方的形象几乎包含了欧洲浪漫主义的一切特征:孩子般的天真,维特般的伤感,浮士德叛逆,该隐般的恶魔,以及普罗米修斯一类的反上帝反宇宙的英豪等。 而中国知识分子一开始就只对作为一个社会反抗者的拜伦感兴趣,他们所受的鼓舞是拜伦帮助希腊人民争取独立的英雄壮举。 拜伦在中国 无论从译介规模、关注热情、社会效应各方面而言,拜伦在中国翻译史上都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早在“五四”以前的中国,拜伦的声誉就早已超过了除莎士比亚以外的其他英国诗人。 从1903年,梁启超在自己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首次译出拜伦的长诗《唐璜》中两节独立成章的诗中诗开始,中国的译者对翻译拜伦的诗歌给予了空前的关注。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对于拜伦诗歌的译介从未停止。“狂飚中的拜伦之歌”席卷了整个中国,为中国的知识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拜伦在中国 拜伦的《哀希腊》一诗先后一4个汉译者,有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和胡适。 1902年,梁启超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问世,其中有拜伦的译诗。 马君武1905年在日本留学时发表《哀希腊》,是英语的首次全译。 1906年,苏曼殊用五言古体译出《哀希腊》,虽然古奥晦涩,但神形兼备,赢得了不少读者的欢迎。 胡适因为“白话直译,尽驰格律”,反响不大。 这首诗受到国人的推崇,旨在激发国人的爱国激情,借传播西方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针砭患有痼疾的中国社会。 拜伦在中国 此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两篇比较重要的介绍拜伦的文章,分别是王国维的《英国大诗人白衣龙小传》和鲁迅专门撰写的褒扬拜伦及摩罗精神的《摩罗诗力说》。 20年代以后,对拜伦的翻译更加系统, 邱从乙和邱洵美翻译了 《拜伦政治讽刺诗》 杨德豫翻译了《拜伦抒情诗七十首》 查良铮翻译了《拜伦诗选》 拜伦在中国 1924年4月10日出版的小说月报15卷第4号,是“诗人拜伦的百年祭”专号。专号集中发表了当时文坛一流人物如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赵景琛,徐志摩等人的论文和译作。有关于拜伦生平,著作的介绍,有拜伦在文学史上地位,影响还有译作拜伦作品8篇,其中诗7首,诗剧1篇, 徐志摩发表了3篇作品,其中一篇是译自拜伦的长诗《海盗》中的一段诗,一篇专文《拜伦》,一篇他自己的《诗一首》。在《拜伦》一文中他热情歌颂了拜伦的反叛性格和傲藐一切的精神气质, 这次专号为全面认识拜伦提供了具体感性的材料。 华兹华斯在中国 华兹华斯的诗歌最早进入中国是在1914年,3月出版的《东吴》杂志第1卷2期发表了陆志丰翻译的华氏两首诗。 中国新文学作家接受华兹华斯,最先是从他的诗歌主张的引进开始的。 新诗革命的倡导者胡适《谈新诗》尽引证华氏来说明他的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 华兹华斯在中国 对华氏诗论比较系统介绍的是田汉。 1919年他在《诗人与劳动问题》古文中谈及诗歌的性质与定义时就曾引用华兹华斯的相关说法,提及华氏诗学理论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情感,自然,想象,并对华氏关于诗的定义和崇高地位以及诗人的杰出地位等都有所介绍。 华兹华斯在中国 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反对者,学衡派也对华兹华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学衡》杂志第7期曾刊有华兹华斯的肖像 第9期吴宓所写的《诗学总论》中引用了华兹华斯的诗作和诗学主张。 华兹华斯在中国 《学衡》杂志第39期新增的“译诗”栏中,发表了华兹华斯的《露西》组诗第2首8篇译作,并标题《威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