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历史(解析版).doc

浙江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历史(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历史(解析版)

诸暨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西周通过分封制完成对国家的控制,分封的同姓贵族主要分布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异姓贵族主要分封在边疆与戎狄接壤的地区。关于这种分封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A. 异姓国燕国成为周北疆的屏障 B. 同姓国宋国统治商朝遗民 C. 同姓国齐国成为东方制夷堡垒 D. 同姓国鲁国建设文化中心 【答案】D 【解析】燕国是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故A错误; 宋国分封给了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而不是同姓,故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齐国也不是周的同姓诸侯国,故C的说法也不对;鲁国是周公本人的封地,故属于周的同姓诸侯国,最终鲁国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中心,所以D的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 2. 西周的宗法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这里的“士”是指 A. 名门望族的统称 B. 知识分子的统称 C. 最低等级的贵族 D. 最高等级的平民 【答案】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 ①闽中郡??? ②九原郡 ?? ③象郡??? ④陇西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在当地设置了闽中郡和象郡,九原郡在北方的河套地区,陇西郡在西北地区,故D项正确,ABC错误。 点睛:否定式选择题解题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答案,然后进行排除即可。比如本题中①③正确,由此排除含有①或③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4. 表1: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唐宣宗 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 10人 4人 3人 1人 进士入仕者 13人 17人 19人 20人 表1反映了 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答案】A 【解析】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中的门荫入仕者指的是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而进士入仕者则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中进士入仕者越来越多,而门荫入仕者越来越越少,这就意味着官员的组成结构由门阀士族阶层逐渐向其之外的阶层过渡,所以A符合题意;从题干中没法看出宰相执政能力的高低和相权的分散,故排除BC;科举入仕者增多只能说官吏的选拔方法和构成发生了变化,并不一定是公平和透明,故排除D。 点睛:数据表格类题目,首先要看清表格是关于什么的数值,里面各栏的数值分别是哪一方面,然后要对表格中的数值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最后可以得出有关信息。这是关于数据表格类题目做题的基本步骤,这一题也不例外。 5.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该材料最能反映出 A. 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 当时科举考试中存在着舞弊现象 C. 考试内容在朱熹注解的《四书》之内 D. 北方比南方更重视科举考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商人子弟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材料中出现的现象是当时科举制不严格的表现,A错误;正是由于宋朝时期科举考试中存在舞弊现象,所以会出现商人子弟考中进士的现象,也就会出现防止考试作弊的方法,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考试的内容,C错误;材料看不出北方和南方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D错误。 点睛:宋代科举的好处: 1、英雄不问出身,除了商人和其子弟以外谁都可以参加考试,尤其是草根阶层,科举成了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 2、扩大了录取人数,吸引全国人民参加考试,从而全国掀起了读书热,文化开始繁荣. 3、采用了殿试制度,糊名法、誉录法、别头试、复试权贵子第等改革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限制了权贵子弟进入官场. 弊端: 1、录取人数过多,导致宋朝的官僚体系十分庞大,养这么多官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2、导致社会重文轻武,军人地位和待遇都低,因而打起仗来往往出工不出力,最后宋朝亡于外敌入侵。 3、让很多有其他本事却考不过科举的人得不到重用,他们就会反对朝廷,引起社会不稳定。 6. 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情等事”,为“天下耳目风纪词”。该机构可能是 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宣政院 D. 都察院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