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历史(原卷版).doc

浙江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历史(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历史(原卷版)

诸暨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西周通过分封制完成对国家的控制,分封的同姓贵族主要分布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异姓贵族主要分封在边疆与戎狄接壤的地区。关于这种分封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A. 异姓国燕国成为周北疆的屏障 B. 同姓国宋国统治商朝遗民 C. 同姓国齐国成为东方制夷堡垒 D. 同姓国鲁国建设文化中心 2. 西周的宗法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这里的“士”是指 A. 名门望族的统称 B. 知识分子的统称 C. 最低等级的贵族 D. 最高等级的平民 3.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 ①闽中郡??? ②九原郡 ?? ③象郡??? ④陇西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 表1: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唐宣宗 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 10人 4人 3人 1人 进士入仕者 13人 17人 19人 20人 表1反映了 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5.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该材料最能反映出 A. 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 当时科举考试中存在着舞弊现象 C. 考试内容在朱熹注解的《四书》之内 D. 北方比南方更重视科举考试 6. 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情等事”,为“天下耳目风纪词”。该机构可能是 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宣政院 D. 都察院 7. 《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 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 “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 《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8. 一座城市的口号,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有一座城市提出的口号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它曾在《南京条约》中开埠,1984年被列为沿海港口城市。这座城市是 A. 宁波 B. 厦门 C. 天津 D. 大连 9. 清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885年设立行省以加强管理 B. 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 C. 阿古柏曾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D. 左宗棠入疆旨在镇压地方武装叛乱 10. 理清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辛亥革命时期史事纷杂,以下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 ④①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11. 下图是辛亥革命后媒体《神州日报》发表以新事物自行车创作的漫画。其主要目的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 反映了民国变革时代人们对不确定因素 的焦虑 B. 表达了报社同仁对新民国寄予的期望 C. 对革命首义精神的褒扬 D. 表明中国交通事业的进步 12. 中共一大党纲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 社会主义革命 B. 土地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3. 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写道:“8月12日,蒋中正到长沙。于是兵分为三:右入江西,左出荆州、长沙,而中路直攻武汉”。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A. 武昌起义、各省响应 B.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 步步为营、围剿红军 D. 枣宜会战,英勇抗日 14.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城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