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四步完胜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入浅出,四步完胜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深入浅出,四步完胜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对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要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在一轮复习中,考生很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教材当作新课来学,就教材学教材,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够;一种是脱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带而过,复习的目标和方向不明确,效率低下。笔者建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四步走,脚踏实地,才能“异想天开”。   第一步:命题探究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在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好复习的目标和方向,以近三年高考的常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笔者进行了一个统计。   第二步:回归教材   1. 理解记忆基本史实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要坚持“全、准、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以课本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细”即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为例。   (1)掌握正文知识点。王位世袭、分封制(目的、内容、结果、影响)、宗法制(含义、目的、内容、特点、影响)。   (2)认识教材插图。图片《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和《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地图《西周分封示意图》。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教材插图,所以考生要留意教材插图。   (3)留意小字注释,如“王畿”。类似这样的知识点还有很多,考生必须做到没有遗漏。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在识记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把握好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为例。   (1)分封制的实际效能及影响   (2)分封制的实质   (3)宗法制的要点   (4)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联系   3. 课堂听与记互相结合   课堂上,考生主要以听为主,同时也要适当做笔记,作为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的依据,通过多种方式回归教材。考生要形成平时不考时“大忙”,小考时“小忙”,大考尤其是高考时“不忙”的良好状态。   第三步:知识整合   1.梳理框架结构,总结阶段特征   (1)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治: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③礼乐制度。   经济:①生产工具——出现少量的青铜农具;②耕作方式——集体劳动;③土地制度——井田制。   文化:汉字起源于图画,至商代,汉字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甲骨文。   (2)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治:①争霸兼并战争;②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改革世卿世禄制;③以中央集权来代替贵族执政。   经济: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②土地私有制确立;③新兴地主出现。   文化:“百家争鸣”。   2.以时间、空间为单位进行归类   考生要做到“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瞻前顾后”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左右逢源”是横向的联系,例如同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同类事物比较异同等。   第四步:精选精练   【例1】(商周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这表明( )   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   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   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   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B   【方法突破】根据标点,题干材料可分为两层含义,主要围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本题考生较容易错选D项,由商代“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到“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可断定,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此时周天子的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故排除D项。   【例2】(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   史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史料二 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1)史料一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及其表现形式。根据史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史料二阐述了清代学者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述。根据史料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