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教学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唐边塞诗-》教学课件

第三节盛唐边塞诗 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同时出现于盛唐诗坛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非常自负和自信,颇有横绝一世的狂傲气概。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了清刚劲健之美。 边塞诗: 一般指唐代诗人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包括从军出征、边塞战争、边塞风俗民情、征人思乡一类的诗。 即:反映边塞风光的诗;反映边塞地区民族战争的诗;反映边塞军民日常生活的诗;反映后方对边塞问题关心及思念边防战士的诗。 盛唐边塞诗繁荣原因:(教材、作业) 一方面,盛唐时代国力强盛,内地与边疆联系加强,各地人民交往广泛;另一方面,或是反击骚扰、保境安边的正义之战,或是穷兵黩武、扩土开边的不义之举,当时边境战争很频繁。这种民族之间广泛交流而又频繁交战的现实,便是边塞诗大量产生的社会基础。 同时,盛唐文人大多热衷功名,可望为官从政,他们有的以功业自许而到边塞施展才干与抱负,有的因仕途失意而在幕府供职以谋求出路,这些人边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为边塞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直接促进了边塞诗的繁荣。 边塞诗的现存数量约一千多首。是初盛中晚四个时期的总和。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高潮期。就作家身分和抒情主人公而言,主要包括两类:一类出自社会上一般诗人之手,抒情主人公可以看作边防士卒,可称之为战士之歌;另一类是被辟聘到边防节度使幕府中的文士之作,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身,可称为军幕文士之歌。 战士之歌首先表现的是报效国家的精神以及争取边疆安定和平的愿望。 “熟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无论是豪迈乐观、直抒为国捐躯的荣誉感,还是深沉坚定、抒写豪情而不回避战争的艰苦,都写得壮志凌云,充分表现盛唐时代民族精神的蓬勃高涨。 高适、岑参都曾从军边塞,也曾希望在边塞建立功劳,但壮志难酬。边塞的战争气氛和边塞风情感染、造就了他们豪壮与悲愤兼而有之的边塞诗风格。不过,高、岑较少接受王之涣等人的形式与风格,而是受唐太宗、骆宾王等人的影响,以古风的形式、铺叙的手法来表现边塞战事和风情。 1、高适 是公认的边塞诗首领,存有边塞诗三十余首。早年家贫,曾客游梁、宋间。后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屡次升迁,官至西川节度使、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在动辄以王侯自比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和封侯者。在唐代诗人中是最飞黄腾达的人。 《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曾两度到过边远地区,对边塞生活有较深体会。其诗反映了当时的边疆形势,赞颂了守边士卒的英勇斗志,揭露了某些将帅的骄奢淫逸。 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之美。 《燕歌行》 不仅是高适边塞诗的杰作,也是整个唐代边塞诗的杰作。是乐府古题名,以描写当时东北部地区的征战生活为主。这里是用旧题而写作的新辞。 七言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可长短参差,富于变化。可以入乐歌唱。 作品共28句,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了东北地区警报传来,军队开赴前线的情景。(出师) 第二层写了我军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势下坚持奋战的情景。(战败) 第三层写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前方将士和后方家人的相互思念之情。(戍卒情) 第四层以感叹时无英才,转而怀念古代良将作结。(作者情) 这首诗不是简单地歌颂胜利,也不是一概地谴责战争、抒发哀怨,而是深刻广泛地展现了军旅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现实。在艺术上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