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次革 命
二次革命 主讲人:魏萌 1、简介和背景 2、开端和经过 3、结果 4、失败原因 5、意义 6、认识 二次革命,即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又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1912年2月,南京的革命临时政府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妥协。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改选袁世凯出任,以换取袁及北洋军支持革命,迫使清帝退位。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天後去世。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袁世凯则被认为暗杀背后的策动者。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以武力讨伐袁世凯。 简介和背景 知识补充 国民党议会政治领袖宋教仁,1913年3月在上海被暗杀。宋教仁与孙中山对民国政治模式存在巨大的分歧。宋氏坚持责任内阁制,担心革命有功的人把持政治、推行专制、妨碍民主。认为总统的权力不能太大,须实行责任内阁制,由内阁处理日常政务,总统是国家元首,不处理政务。但孙氏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要有实权,主张总统制。因为孙中山的坚持,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总统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才同意把责任内阁这一条写进临时约法。此可谓“因人设法”,给革命党带来了诸多诟病。 黄兴孙中山关于宋案的分歧 1913年,宋教仁案的发生,使孙中山、黄兴和其他革命党人开始认识到袁世凯是革命最凶恶的敌人。他们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与袁斗争。孙中山提出“联日”、“速战”,先发制人,认为“宋案证据既已确凿,人心激昂,民气愤张,正可及时利用,否则时机一纵即逝,后悔终嗟无及”。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并认为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为时不久,对于各方面的阴谋布置还未妥帖,推翻较易,切不可延误时机”。他一边派人赴各省联络军人,一面还派陈其美、戴天仇来与持反对意见的黄兴辩论。黄兴在致孙中山的信中称:“宋案发生以来,弟即主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先生由日归来,极为反对。”黄兴这里是要派人暗杀袁世凯,孙中山不同意。3月25日之后的几天,当孙中山提出对袁“立即动兵”后,黄兴的意见是“宜持以冷静态度,而等正当之解决。”他认为“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逆迹尚未昭著,南方的革命军又甫经裁汰,必须加以整备才能作战”,“南方武力不足恃,苟或发难,必致大局糜烂”,他充分认识到自己军事力量的薄弱,加以当时美国将要承认民国政府,“甚不愿此事传播扩大,外交横生障碍”,所以他坚持不能用武力解决,主张暂时“采取法律解决的办法”和通过国会解决,认为“民国已经成立,法律非无效力”。但孙中山态度坚决,认为通过国会和法律解决是不可能的,“国会乃口舌之争,法律无抵抗之力,各都督又多仰袁氏鼻息,??欲求解决之方,惟有诉诸武力而已矣”。 开端和经过 开端和经过 开端和经过 四川的独立运动,已是二次革命的尾声,它的失败,意味着二次革命的失败。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应桂馨、赵秉钧不久即被灭口,宋教仁案不了了之。? 由宋教仁遇刺引发兵戎相见的二次革命,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袁世凯在事件中的责任是不容旁贷,事后的历史亦证明了他的野心。? ??????? 结果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无法挽救当时的中国 具体原因:国民党联合资产阶级,并且没有兵权。政治基础 不牢,武装力量薄弱,亦二次革命失败原因之一。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 外部原因: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优势的武力,很快把讨袁军打败。 失败原因 国民党激烈分子所发起的这场战争非但没有给自己加分,反而给了袁世凯一个树立权威的好机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虽然身为大总统,但他对地方上实际上是无法加以控制。当时的全国各省基本都被当地的土军头所盘据,应缴中央的各种地方税收,统统都被借口扣留了,袁氏的中央政府对他们,可说是毫无办法,既不能行文,更不能动武,结果弄得中央政府财政困难,只有靠举债度日。 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袁世凯所代表的军政集团大获全胜,国民党在广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