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真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机制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第 1期 一 10l一
抗真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茵机制研究
马桂珍 ,暴增海 ,浦寅芳
(1.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2.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连云港 222005)
摘要:从江苏连云港海域采集海水、海泥、漂浮物、海洋动物样品,分离得到 15株海洋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打
孔法测定放线菌不同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maydis)、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
sariumgraminearum)、棉花枯萎病菌 (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雪腐镰刀病菌(Fusariumnivale)、斑点落叶病菌
(Alternariaahernat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细链格孢病菌(Ahernariatenuis)、番茄早疫病菌(Ahernariasolani)
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BM一2、T一6、T一1—1、D一3、XS—X5—3、M一7、X一7对供试的植物病
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BM一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其发酵液能明显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同时对
细链格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病原真菌;抑制作用;抗菌机制
中图分类号:$476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9l01—0101—03
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控制有害生物的生物农药是新 50%以上新发现的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是由海洋放线菌这个
农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已发现的1000多种微生 庞大的分类群产生的,从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
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中,大约有超过2/3的活性物质来 自 新的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近
于放线菌的次生代谢物 ,如新生霉素、中生菌素、抑霉菌 年来,笔者以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为防治目标 ,从江苏连云港海
素 -5]等。这些物质都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 洋分离筛选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海洋放线菌优 良菌株 ,为海洋
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发前景极其广阔。已有 放线菌活性物质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优 良菌株和理论
的活性产物主要来源于陆源微生物,而经过半个世纪的筛选, 依据。
从陆源微生物获得新活性物质的概率已大大降低,于是人们
1 材料与方法
把 目光投向了海洋。近年来 ,从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
发现了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肿 1.1 材料
瘤、抗病毒、杀虫等活性 ,海洋放线菌就是其 中一类特殊 1.1.1 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酵母膏5g、牛肉膏5g、蛋白胨
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的微生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 10g、NaC15g、陈海水 1000ml,pH值7.5~8.0。分离培养
基 :高氏1号培养基。抑菌筛选培养基:PDA培养基。
收稿 Et期 :2008—07—21
t.1.2 供试病原菌 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maydis)、玉米
基金项 目: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项 目(编号:902);
圆斑病菌 (Helminthosporium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
江苏省高校 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07KJB170006);江苏省海洋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