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八) 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八)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跟踪检测(八)  (时间:40分钟 满分:52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负笈(jí)  纨绔(wán kù) 砧板(zhān) 不胫而走(jìng) B.造诣(yì) 夯实(hāng) 不啻(chì) 拾(shè)级而上 C.着(zháo)重 吴大猷(yóu) 跻身(jī) 中规中矩(jǔ) D.热忱(chén) 潜在(qián) 步骤(zhòu) 扺(dǐ)掌而谈 解析:选B A项,“砧”应读zhēn;C项,“着”应读zhuó;D项,“”应读zh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合璧  涵养  颁奖  名列前矛 B.烦琐  秘诀  闲暇  举一反三 C.麾下  辩论  栋粱  因材施教 D.窘相  安祥  贪婪  按部就班 解析:选B A项,矛—茅;C项,粱—梁;D项,祥—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作为一个曾经几乎一文不名的患者,她几乎碰到过一贫如洗的状况,但作为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D.面对CBA霸主广东队,北京队历史上第一场总决赛就引人入胜。有了这场胜利打底,对于后面的比赛,北京队的将士们就更不用害怕了。 E.近来,二手房市场依然火热,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房东临时调价现象屡见不鲜。 解析:选CE A项,“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B项,“闲言碎语”,指没有根据的话,也指与正事无关的话。此处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只言片语”。C项,“无与伦比”,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用于此处合乎语境。D项,“引人入胜”, 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此处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取得胜利”。E项,“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向宣称“民主、人权”的某些国家政府,却没有尽责地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犯,因而容忍窃听丑闻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眼皮底下不断发生。 B.据用户手机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接近半数消费者选择在手机专业连锁店购买手机。另外,选择在综合卖场购买手机的消费者占31.8%;商场超市为9.9%,分列二三位。 C.在追求方便、省钱之余, “网上问诊”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甚至“免费接诊”背后暗藏种种陷阱,值得人们警惕。 D.公安机关对涉嫌在多场比赛中收受贿赂、操纵比赛的足球裁判三人立案侦查,目前已经终结,涉案人员被移送起诉。 解析:选C A项不合逻辑,应为转折关系,应将“因而”改为“反而”。B项句式杂糅,首句中“据……显示”杂糅,保留一个即可。D项成分残缺,“终结”缺主语,应在“已经终结”前加“侦查”。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家学渊源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 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杨振宁10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美国,历时五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1928年归国。归国后,先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 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他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他常以此告诫和教育他的孩子。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历史,讲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本人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也常让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令他们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大地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会亲任家庭教师,从一切可能之处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家里的客厅时常挂着一块黑板,那是父亲和孩子们讨论难题,传授知识的工具。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主张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他还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将首先对自己的儿女实施。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7en糖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