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学的四维五常新解》网络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学的四维五常新解》网络讲义

网络儒学讲堂系列之三 《儒家的四维与五常》 (上) 2011-10-7 第一次课: 好了,就从今天下午开始吧! 开始一段网络国学的学习之旅!继续我们的网络Q群国学课程,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是我个人的修学讲义,不再是讲具体的某一部书,我把课程名字叫做《儒家的四维与五常》。 如果以后有时间,我再继续讲讲其他的经典,比如五经,《中庸》《论语》等。 承蒙爱好国学,有心学习的网友们抬举,让我讲完了国学儒家系列的《春秋》《孝经》《大学》,众人仍保持对此课题高度的兴趣,令人欣喜且感动,遂不辞鄙陋,决定继续和大家共同探讨传统儒学的真意,修学之余,亦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课前再次申明,我也是草根出身,生于山野,长于农家,没有任何学术背景,少年之时,因偶受长辈指引,试读四书,而起爱好,后坚持自学,苦读经史,手不释卷,至今15年矣…… 期间又通过网络结识诸多爱好国学的同道,相互探讨,兴致盎然,乐在其中,行走各地,得以结识不少民间颇有德学的前辈,遂略有心得,而今重回网络开讲,意在报答网友之恩,且结交更多的同道,激励后学,共勉共进…… 我的个人语言,带有不少文言色彩,主要也是为了言简意赅,且适合古文经典风格,所以先请网友们见谅且适应,中华有文言辞章之美,亦不可不承…… 废话就不多说了,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讲座,为大家分享一点学习心得,有心者自能体会其中的意味,不知者,亦能有少许了解,能亲近经典,学习国学,不使我华夏斯文断绝。 事先申明,儒家思想的是非,不在此次课程讨论之列,数年来,与人争论古今中西文化的优劣之辩,实在没有结束之时……仅做一些普及性讲座,如有异议,可课后探讨, 感谢诸位热心群主为我维持秩序! 为什么从《孝经》《大学》讲到儒家的三纲、四维、五常、五伦?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粗略了解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从孝道的根源范畴,到“大学”的修学纲领,细化到儒家思想的关节,便在这几个数字名词之中。 什么是“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春秋儒家,理想的社会,便是《周礼》中所谓的大同,上下处处有礼,实现“礼治”,要说这个礼,实在跟说“道”一样“道可道,非常道”,难以以今天的概念语言来概括,他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一系列的伦理、制度、教化、仪轨等等,可以说是先秦文化当中,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源泉。 数千年来,礼的精神和文化表现,表现在处处,大到国家战略、战争、政权兴替、民俗文化、乃至衣食住行,处处是当初礼制中国浸淫下的外在表现,古人说“礼失求诸野”,如果我们走进中国那些传统的农村,体会民间百姓的生活,中国普通百姓的一言一行,家庭观念,伦理习俗,价值取向,乃至生养死葬,衣食住行…… 处处是礼,这也是中国人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特征! 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中原文明,之所以区别于周边蛮夷番邦的特点。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之。也就是说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不能当作绝对不变的僵化的内容而一味复古《礼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说:随便你怎么说,我有两个徒,一个叫李斯,一个韩非,他们将来能帮我实现理想!…… 结果,荀子赢了一把。 荀子生在战国后期,七雄争霸,天下乱的不行,社会崇尚武力、权谋、纵横,百姓生命涂炭,荀子说人性太恶了 徒弟李斯没有听完,就说,好!人性这么恶,我用刑名酷法来安定天下,完成老师对“礼”的理想! 李斯想来想去,只有秦国最强,于是先投吕不韦,后得以亲近,辅佐秦始皇30多年平定天下,消灭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皆出李斯之谋! 儒家最后的大师,在时期,诞生了法家两位巨人,李斯和韩非子,在非常时期,用法术刑名,统一了中国…… 所以说,荀子和李斯、韩非三个师生,原先是研究礼义的,但是战国这么乱,要实现礼义,刑名法术,能不要么? 李斯说:儒家不能救天下!不如我用谋略和酷法! 法家在秦国,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李斯等人截止,先后一百多年,用法家治国,打败了其他六国,到统一天下时,达到顶点,但是李斯心中缺少仁心,后协助赵高帮胡亥夺位,又写了《行督责书》,阿顺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无穷欲望,劳动民力,肆意剥夺财富和人权,天下苦不堪言…… 结果秦国统一天下,二世而亡,李斯玩了一辈子阴谋,自己也反被阴谋刑法所害,最后五刑,全家都死的极为惨烈! 汉贾谊评价说,秦亡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刑名法术,特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