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2-.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文明 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置,39次提出生态,19次提出生态文明,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大、前沿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应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研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环境。与实质“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2003年十六届三中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主张;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吧,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这在马克思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这对我国多年来在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取得的认识成果的集成和发展。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了新时期。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012年党的十八,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大会报告的一个大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阐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是根据我国国情、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是国家治国理念的新发展。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郭建宁称,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是十八大的一个重要亮点,“大家对这个内容的反应是,这才是‘中国好声音’”。他说,十八大报告中讲了很多关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等内容,都是老百姓特别关心的。“我们不仅要有GDP的发展,还要有青山绿水,有生态环境,还要保护好资源。”所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基础上加进去生态文明,郭建宁认为,是我党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更加注重以后的发展道路,更加注重人的幸福感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 1.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是指人与物的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其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 广义的生态文明:涉及到社会发展各方面,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与文明进步状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工业文明经济发展很快,却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仍然强调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