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根本上说,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对自然的探索是数学研究最丰富的源泉,而几乎所有数学分支中那些最初的和最古老的问题都是由外部世界产生的.但是,数学的发展对于现实世界又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一门数学分支或一种数学理论一经建立,人们便可在不受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仅靠逻辑思维而将它向前推进,并由此导致新理论与新思想的产生.因此,内在逻辑的需要也是数学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代数学的新生与发展包含下列内容: 一、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 二、从四元数到超复数 三、布尔代数 四、代数数论 一、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 前面讲过,中世纪的阿拉伯数学家把代数学看成是解代数方程的学问.直到19世纪初,代数学研究仍未超出这个范围.不过这时数学家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五次和高于五次的代数方程上.二次方程的解法古巴比伦人就已掌握.在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又将二次方程的理论系统化.而三、四次方程的求解曾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引起数学家之间的激烈挑战并获得解决. 十九世纪前方程理论的发展进程回顾: 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第六章介绍的塔塔里亚和卡尔丹: 这个问题后来经过挪威和法国的两名年轻数学家阿贝尔和伽罗瓦分两步圆满解决: 1824年,年仅22岁的挪威数学家阿贝尔在《论代数方程,证明一般五次方程的不可解性》中严格证明了以下事实:如果方程的次数≥5,并且系数看成是字母,那么任何一个由这些字母组成的根式都不可能是方程的根.这样,五次和高于五次的一般方程的求解问题就由阿贝尔解决了. 阿贝尔还考虑了一些特殊的能用根式求解的方程,其中的一类现在被称为“阿贝尔方程”. 悲惨的命运:阿贝尔只活了27岁.他一生贫病交加,但却留下了许多创造性贡献.除方程论外,他还是椭圆函数论的创始人之一,但这些工作在他生前均未受到重视.阿贝尔大学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工作.1829年,柏林大学终于认识到阿贝尔的才华,决定任命他为教授,但当聘书寄达时,阿贝尔已因肺结核不治在两天前离开了人世. 那么,能够用根式来求解,即什么样的特殊方程才成为“阿贝尔方程” ? 年青的法国数学家伽罗瓦在1829——1831年间完成的几篇论文中证明了: 当且仅当方程的群满足一定条件(即它是可解群)时,方程才是根式可解的。也就是说,他找到了方程根式可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从而宣告了方程根式可解这一经历了三百年的难题的彻底解决. 伽罗瓦的思想是将一个 次方程的 个根(由代数基本定理可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研究它们之间的排列或称“置换”: 以四次方程的四个根 , , , 为例,在包含这些 的任何表达式中交换 和 就是一个置换,连续两个置换的结果也是一个置换 ,称为这两个置换的“积”.易知:对于四次方程的情形,共有 个可能的置换.这些置换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而其中任意两个置换的乘积仍是原来集合中的一个置换,伽罗瓦称之为“群”. 进一步考虑一个方程根的置换群中某些置换组成的“子群”.这个群,伽罗瓦称之为“方程的群”,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伽罗瓦群”.它的含义如下:考虑由方程系数的有限次加、减、乘、除运算可能得到的一切表达式的集合.这个集合,现在叫方程的“基本域”F,伽罗瓦群就是由方程的根的置换群中这样一些置换构成的子群,这些置换保持方程的根的以F的元素为系数的全部代数关系不变.(置换群与《近世代数》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详见《数学史概论》P209—211 ) 保持根的代数关系不变,就意味着在此关系中根的地位是对称的.因此,伽罗瓦群刻画了方程的根的对称性.伽罗瓦于是指出,方程的群(即伽罗瓦群)与它是否根式可解存在着本质联系,对方程的群的认识,是解决全部根式可解问题的关键。伽罗瓦证明,当且仅当方程的群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方程的群是可解群))时,方程才是根式可解的,也就是说他找到了方程根式可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群的发展:19世纪后半叶,数学家们又认识到,“群”可以是一个更加普遍的概念,而不必仅限于置换群。(1)1868—1869年间,若尔当开展了无限群(即有无限多个元素的群)的系统研究、(2)克莱因关于几何分类中的无限变换群的研究、(3)1874--1883年间,挪威数学家李又研究了无限连续变换群(李群)、(4)到19世纪80年代,关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群的研究使数学家们有了足够的积累来形成抽象群的概念。经过抽象定义的群,可以理解为一类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之间存在着类似于加法或乘法那样的二元运算关系,这种运算(不妨称它为乘法,用·表示)满足封闭性、结合性、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大纲版)数学(课件):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8.1.ppt
- 2009-大气科学导论-动力气象学.ppt
- 2012年GCT逻辑辅导下.ppt
- 5-Biochemistry-生物化学.ppt
- UML建模之用例分析与设计.ppt
- 人力资源规划(四级)学员课件.ppt
- 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ppt
- 代谢--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ppt
- 40传感器原理.ppt
- 《新编实用英语》Unit_7_Session_3.ppt
- 2025年机器视觉行业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射频治疗设备市场分析现状.docx
- 2025年中国射钉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集中度提升改善竞争格局.docx
- 2025年土建建筑外墙施工中的保温节能技术难点分析.docx
- 2025-2030年铝粉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规划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气泡水项目经营分析报告.docx
- 中国台式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仪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齿轮箱制造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中国PTC加热元件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