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山风和谷风的总称,发生在山区,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由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 日出后,太阳先照射到山坡,空气被加热,向上运动,谷底空气,向上补充,产生谷风。 高空形成反谷风-产生局地环流 日落后-情形相反 2 山谷风 * 3坡风 类似于山谷风的一种局地环流,发生在平原和山地交界地带,以24h为周期。 * 4 城市热岛环流 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平均温差一般为0.4-1.5℃,有时可达3-4℃。可以形成一种从农村吹向城市的特殊的局地风,称为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 这种风在市区汇合就会产生上升气流,并在300-500m高度向四周辐射。因此,若城市周围有较多排放污染物的工厂,就会使污染物在夜间向市中心输送,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夜间城市上空有逆温存在时。 * 思考题: 什么是大气边界层? 大气稳定度如何判别? 如何根据烟流形状粗略估计大气稳定度? 环评导则推荐的风速廓线模式的计算? *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外逸层 臭氧 热成层 * 夜晚,下坡风和山风 * 白天,上坡风和谷风 * 海风 陆风 陆地 海 海风入侵时污染物输送状况示意图 * 环境影响评价EIA *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层概述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大气边界层的风场 * 第一节 大气层概述 一、低层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干洁空气 不含水蒸气和杂质-主要组分氮、氧、氩,次要组分二氧化碳、氖、氦、氪、臭氧等。 不变组分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稳定, 铅直方向分布不均匀;水平方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地区夏季多,冬季少;水循环的重要链条;导演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影响大气温度 臭氧-阻挡紫外线 * 二、描述大气的物理量 气象要素: 气温、气压、气湿、风(风向、风速)、云状、云量、能见度、降水、蒸发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大气辐射等 * 风的影响—气象的动力因子 风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的大小两个方面。 风向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方向 风速的大小决定着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状况。通常,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若风速增大一倍,则下风向污染物的浓度将减少一半。 风速廓线: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 风向频率玫瑰图和污染系数玫瑰图 所谓风向频率,就是指某方向的风占全年各风向总和的百分率 污染系数表示风向、风速联合作用对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影响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该风向的平均风速 进行城市工业区建设地点布局的依据 * 十六个方位图 N NNE NE ENE E 风向玫瑰图和污染系数玫瑰图都是16个风向方位+1静风 * 云 云量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将视野能见的天空作为十份,其中云遮蔽了几份,云量就是几。例如天空无云或不到1/20,云量为0;云布满天空(阴天),云量为10。 ①总云量:所有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不分云的高低和层次。 ②低云量:低云遮蔽天空的成数。 * ③云量的记录 一般以分数形式记录总云量和低云量,总云量作分子,低云量作分母,任何情况下低云量不得大于总云量。记录形式为:10/7,5/5,7/0。一个气象台站的云量资料可在20km范围内使用。 能见度—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见到的最大水平距离—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 * 1、大气层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三、大气层的结构 * 任意地点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的大气柱重量。气压随高度而降低。 大气密度的垂直分布 与大气压力变化规律相同 2 大气压力的垂直分布 * 决定于两种物理过程 分子扩散—浓度梯度为动力 湍流扩散—动力因子 100km以下湍流扩散为主 100km以上分子扩散为主 湍流层顶—湍流扩散为主到分子扩散为主的转换高度 低层大气成分均匀,高层不均匀 3 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 * 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它随气象条件、地形、地面粗糙度而变化。其厚度约为1-2km。 第二节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 下垫面以上100m左右的一层大气称为近地层或摩擦边界层。近地层到大气边界层顶的一层称为过渡区,大部分大气扩散都发生在这一层。 了解大气边界层中的温度场、风场及湍流特征,对研究大气扩散问题、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一、气温的垂直分布 温度层结-气温沿铅直高度的变化。其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湍流的程度。 气温的垂直递减率γ * 二、干绝热递减率γd 绝热过程:一般将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气块的垂直运动近似地视为绝热过程。 气温干绝热递减率的的概念: 干空气块或在升降过程中未发生水蒸汽相变的湿空气块绝热升降单位距离(通常取100m)温度降升的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