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文化b.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佛教说略 佛—禅 ※ 印度—中国 公元前五世纪佛教在印度创立,前三世纪阿育王光大之。公元十世纪,穆斯林入侵印度(玄奘归国后不久,那烂陀被毁),佛教在印度衰亡。 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在达摩来华前,经志公(大乘禅)、傅大士(维摩禅)、僧肇、道生等人的发展,禅学思想已经萌芽。 相传佛陀就是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的 圣山灵鹫 鹿野苑遗址 曾是黄金铺地的祇树给孤独园 佛教的目的 求觉悟 觉悟自心实相 本来面目、诸法实相、清净法身 佛教的性质 从佛教的本质上论,佛教并不属于偶像崇拜的宗教,它是以宗教隐喻的方式表达的心性之学,所以,我们称之为“佛学”。 佛教是“唯心”的,佛教的“心”是指本体论意义上的“心”(形而上);佛教的“物”是指“心的现象”(形而下),包括六根、六尘、六识。 唯物论所说的“心”(主观反映),佛教称之为“识”,属于佛教“物”的范畴;唯物论所说的“物”(客观对象),佛教称之为“尘”。 佛教的“心”与“物”,是不同于唯物论的“心”与“物”的。 佛教(禅宗)思想略说 佛陀(觉者):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基本思想: 一观:空观 二岸:此岸世界,彼岸世界----涅槃 三法印: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佛教基本概念 四圣谛:苦、集、灭、道 五蕴: 色、受、想、行、识 五戒:杀、盗窃、淫邪、妄语、酒 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 、畜生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 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十二因缘(缘起说—缘起性空): 无明—行—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 三世二重因果 缘起说(无作者义;有因生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无则彼无。 若此生则彼生,若此灭则彼灭。 禅宗说略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瞩摩诃迦叶。 ——《五灯会元》——   摩诃迦叶----禅宗初祖 菩提达磨-----西天二十八祖---中土初祖 达磨—慧可—僧粲—道信—弘忍—慧能 达磨来华与“禅宗第一公案” “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 —(明)莲池大师—《正讹集》—   梁普通七年丙午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帝览奏,谴使斋诏迎请,当大通元年(527)丁未岁也。十月一日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帝不领悟。祖知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居于洛阳。当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五灯会元》—     顿渐之别: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神秀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曹溪绝唱 百丈清规 怀让  马祖道一   百丈 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正是因为禅宗不依赖经典、自食其力,才使得独有禅宗能在大灾难(唐武宗灭佛)中幸存下来,并发扬光大。 野狐参禅——不昧因果 师(长庆大安禅师)即造百丈,礼而问之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