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之八 平等与效率的平衡 ——奥肯漏桶原理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春秋)孔丘《论语?季氏 》 平等和自由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社会理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平等问题却很少引起经济学家的注意。古典经济学家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市场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如何保障财富得到较为合理的分配,他们却采取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在1920年福利经济学出现以后,平等和效率才被同时纳入了经济分析的视野。 正如孔夫子所言,一个国家要想和谐发展,就必须在效率与平等中求得某种平衡。问题在于,平等和效率在很多时候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一次“以平等与效率”为题的演讲中,提出了一条著名的“漏桶原理”,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简单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说明。 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城人。 195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大学,讲授经济学。 长期以来致力于宏观经济理论及经济预测的研究,并且从事于政策的制订及分析。在美国经济学界有相当的影响。 其代表著作 《平等与效率》 漏桶的比喻 奥肯用下面这个故事来说明他的“漏桶原理”。假定有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只有富人和穷人,分别集中在东部和西部。每天,国家都分给东部和西部同样多的粥。东部富人这边,人很少,粥相对就多,每天粥喝不完,就倒掉或者拿去喂小狗小猫之类的,浪费很多;西部穷人那边,人很多,很多人吃不饱,甚至不少人得了浮肿。 于是,政府决定,从富人的锅里打一通粥,送给穷人吃,以减轻不平等程度。政府的这种愿望自然是好的,但为了把粥送到穷人那里,政府需要增加很多开支,比如要买粥桶、要雇人挑桶。更不幸的是,政府用的那个桶下面破了个洞,是个漏桶。这样,等政府把粥送到穷人那里,一路上就漏掉不少。为了平等,不仅增加了很多开支,甚至漏掉了粥。 在现实中,政府当然不会去分配粥,而是用税收的形式,从富人那里把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奥肯用上面这个故事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穷人最后实际上得到的要比富人失去的少。 假设富人交了2000元税,到了穷人那里,可能只剩下1300元,其余的700元都在转移的过程中不翼而飞了。其中,一部分被开支掉了,另一部分可能因为税收转移支付制度不严密而漏掉了。这就是奥肯总结出来的“漏洞原理”:人们平等地进行财富再分配时,缴纳的高昂学费却是损失经济效率。对此,奥肯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这里“蛋糕变小”说的正是效率的损失。 蛋糕为什么会变小? 我们大家都知道狐狸分饼的故事:两只笨熊得到一块饼,一人一半,但都觉得对方的比自己的大,分得不平等。狡猾的狐狸正好路过这里,熊就请狐狸帮他们分得公平点。一旦谁觉得对方的饼大,狐狸就在这块饼上咬一口。结果,左咬一口右咬一口,当两只笨熊反应过来的时候,饼只剩下一点点了。 国民收入这块蛋糕也是这样变小的。为了把财富从富人手中转移到穷人那里,国家要征税,于是就要给税务人员发工资,给他们提供办公条件,这些都是国民收入支付的。于是,为了公平,国家损耗了人力、财力,国民收入的“蛋糕”变小了。 此外,收入越高,纳税越多,富人得到的收入相当一部分要进入国库,富人就不再想怎么投资赚钱,“蛋糕”又变小了;而且,征税也影响穷人。例如,一个失业工人找到一份勉强糊口的新工作后,工资不高,还因此失去了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这样,他就不愿意找工作,情愿等着吃国家救济,蛋糕再次变小。于是,国家收入不断减少,就像政府的桶出现了“漏洞”一样,富人失去的多,而穷人得到的少。 做大蛋糕是关键 漏桶原理意味着,平等和效率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哪个轻哪个重呢?人们争论了几个世纪,没有结果。 面对效率与平等的权衡,奥肯断言,我们无法按市场效率生产出馅饼之后又完全平等地进行分享。他指出,在美国社会里存在着一种矛盾的现象,即所谓“双重标准”,一方面,从政治和社会制度上看,这个社会要求实现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权利”的原则,从经济制度上看,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要求人们力争超过别人,对于优胜者和失败者分别予以奖惩,“允许优胜者用来养狗喂猫的食物,竟比失败者用以抚养子女的食物还要好”。结果,出现贫富悬殊的现象。 但是正如“漏洞原理”所揭示的那样,一味追求经济上的“平等”,抑富济贫,势必损伤人们追求“效率”的积极性,从而有损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平等”与“效率”之间有一种互为代价的“替代关系”。面对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做大蛋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