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背景 李约瑟:a package of events 1、宗教改革的进行 1517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九十五条论纲》 参看《这是我的立场》(译林版) 2、资本主义(capitalism)的兴起 参看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人文主义(humanism) 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 参看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1865-1933)著作与观点 2、两大发现:人的发现与自然的发现 参看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三、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拜占庭手抄本 《新约》圣经与研读希腊语 罗马废墟中的古代雕塑 “回到希腊去”口号 新的人文主义乃至人道主义思想,强调人权、个性、理性和民族主义,乃至功利主义原则和个人主义原则 参看弗洛姆《逃避自由》 第二节 《哈姆莱特》与文艺复兴精神 本节教学目标:了解《哈姆莱特》的情节,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内涵及思想内涵,并通过莎学领域国内外资料来重新反思和解读哈姆莱特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本节教学重点:从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延宕”入手来深入、细致理解《哈姆莱特》的悲剧内涵及其中所蕴涵的文艺复兴精神,领会莎翁独具的艺术魅力。 一、从《夜宴》看《哈姆莱特》 1、《夜宴》是对《哈姆莱特》的克隆吗? 二、《哈姆莱特》的情节与“延宕”问题的提出 一起谋杀、两段爱情、三种复仇、四次误杀 一起谋杀(克劳狄斯杀兄) 两段爱情(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 ;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 ) 三种复仇(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小福丁布拉斯为父报仇) 四次误杀(英国国王误杀信使;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和雷欧提斯;克劳狄斯误杀王后) 问题:欧洲早就有类似古老的复仇故事,12世纪末丹麦编年史家格兰 玛狄克《丹麦史》详细写到这一故事,此后欧洲一直试图通过文学作 品来表现这个故事,为何惟有莎士比亚据此写的《哈姆莱特》流传千 古?原因何在? 托马斯·汉莫的发现: 1736年,英国批评家托马斯·汉莫第一次发现:过去所有的故事都是写迫不及待地复仇,写在第一时间就去复仇。但是在莎士比亚写的这个故事中,哈姆雷特在第一幕就知道了事实真相,之后他也有几次机会去杀他叔叔,但都没有动手,一直过了四幕才复仇,而且这复仇也还是被迫的,是因为他恋人的哥哥要向他复仇而导致的。 所以,《哈姆莱特》?《王子复仇记》 哈姆莱特为何一再延宕? 汉莫的答案:莎士比亚怕全剧结束得太快 三、哈姆莱特为何一再延宕? 三、哈姆莱特为何一再延宕? 1、汉莫1736年提出的“剧情需要说” 2、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提出的“气质禀性说”:“莎士比亚的意思是要表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胜任的人的身上的结果。在我看来,全剧似乎都是由这种看法构成的。这是一棵橡树种植在一个高贵的盆子里,而这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伸长,花盆便破碎了。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 3、柯尔律治1818年提出的“思想过剩说” 4、别林斯基1838年、马克思1855年提出的“性格忧郁说” 5、卡尔·魏尔德19世纪中叶提出的“暴露罪恶说” 6、 1847 年,伊撒克·罗艾在《莎士比亚关于疯狂的描写》提出的“精神失常说” 7、叔本华提出的“厌世主义说” 8、丹纳在19世纪下半期提出的“机缘命运说”:“他是一个艺术家,倒霉的机遇使他成了一个王子,而更坏的机遇使他成了一个向罪恶进行复仇的人,可是命运注定他陷入了疯狂和不幸。”(《英国文学史》) 9、屠格涅夫19世纪末提出的“自私怀疑说” 10、弗洛伊德和琼斯等提出的“恋母情结说” 11、1960年,奈兹提出的“囚笼压迫说” 12、袁宪军利用弗雷泽《金枝》提出的“怕当国王说” 13、二十世纪中期,英国的学者锡孙在编订的《莎士比亚全集》(1954) 中提出的“没有延宕说” 14、罗文敏提出的“思维对接说”:“延宕是哈姆雷特以旧视角审视新秩序时的思维对接过程。”“新旧秩序之间的对接的困难实际上是《哈姆雷特》所要展现的主题思想之一。我们认为,莎士比亚痛恨这种新旧秩序的胶着和混乱的产生。从他的诸多悲剧中都可以看出:他喜欢的是齐整统一的秩序的维持和遵守,而并非有些学者所认为的人文主义理想的打破并重建。《哈姆雷特》中一切的肮脏、矛盾、腥臭的东西皆因秩序被打破而来,皆因白天与夜晚的交替而产生。”“站在阳光里看暗室的陈设……” 15、“ 苏联最负盛名的莎学专家”阿尼克斯特撰写的《论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1954 ) 提出的“人文主义说”,这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