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的背景.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科发展的背景.ppt

知識組織專題研究 The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Social Epistemology 作者:Thomas J. Froehlich 出處:IEEE,1989,pp.306-314. 報告人:林巧敏 日期:93.10.21 大綱 前言 資訊科學的範圍及相關學科 資訊科學的重要課題與相關理論 社會認識論的觀點 相關理論的進化 資訊科學基礎的發展方向 前言 一般認為資訊科學是跨領域的學科,與資訊科學相關的學科為了未來的發展試圖追尋資訊科學的基礎,既然是跨領域的學科,其基礎理論也應該是建構在跨學科的基礎上,故本文以社會認識論的觀點,提出當代思想家對於資訊科學基礎的看法,並以資訊系統相關的問題說明資訊科學的發展與社會認識論的關係。 資訊科學的範圍 是跨領域的學科,包含:圖書館學、電腦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通訊學及其他領域。 資訊科學面對最終的資訊系統設計、實施和評鑑,需要不同領域專家的共同努力。 例如在化學機構開發的系統需要化學家的參與 資訊科學學校也開始要求具備學科專長背景,如同圖書館學要求學科專長一樣,否則無法真正瞭解使用群的需求 資訊科學相關的學科 目前較公認的四個相關學科:電腦科學、管理學、通訊學及圖書館學。 這些學科對資訊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但是對於資訊科學的基礎都是模糊的,此與每一學科都以該學科為中心探究資訊科學的基礎有關。 Saracevie應用Shannon-weaver的模型探究資訊科學係與其通訊背景有關。 Houser的論著”Documents: the Domai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可以理解是由圖書館角度看待資訊科學。 不同學科的基礎理論 資訊科學涵蓋不同學科,不同學科的觀點導致對基礎理論看法的不同。 目前有以社會科學過度解釋自然科學的問題 例如分析JASIS的文獻顯示過多以經驗取向研究資訊,而凌駕了採用自然科學的方法。 需要重新檢視科學發展的過程,瞭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背景的差異。 學科發展的背景 最早的科學源於概念的表達,至Rene Descartes試圖分別自中世紀以來宗教教義與科學方法的分野,但是神學論者因科學的發展產生焦慮,因為神說的無懈可擊將面臨挑戰,所以,Robert Fairthorne認為科學應有一個明確的界線,只是用於解釋某些範圍內的現象,特別是只能在自然現象界。 但是Kuhn Bernstein卻認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差距不大,都是對現象的合理解釋,只是自然科學是建構在具一致性而可驗證的方法基礎上,社會科學會關注在不同時空環境下解釋的差異。但兩者都是對現象真理的探究。 資訊科學重要的研究領域 根據前述的背景,作者認為資訊科學既是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整合學科,應探討四個重要而又有重疊的領域(area): 歷史書目(Historical bibliography) 是在文獻學及圖書館學中追溯資訊科學的起源,特別關心檢索方法的發展,如:索引、摘要及知識組織。 書目檢索系統(Bibliographic retrieval systems) 是建立提供資訊檢索的系統,特別是指電腦系統。 資訊資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是最近發展而成長迅速的區域 使用者研究(User studies) 了解資訊系統及網路服務的使用者 此外,也有書目計量學、資訊政策以及知識的發展等領域。 資訊相關的問題 相關是整合及擴展上述資訊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理論,也是資訊科學關心的核心問題,因其係使用者判斷資訊系統產出的複雜過程。 引述Aristotle所言:資訊需求是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資訊,是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提供使用者範圍合宜而內容正確的資料。資訊科學的大部分研究就是為提供相關的資訊。 以相關的角度檢視,如果資訊科學只關注檢索結果量的問題並不完整,既然是跨學科的基礎,自然必須考量社會科學的層面,如同相關的概念不只是量的問題還涉及情境判斷,所以,資訊科學需要社會認識論的介入。 社會認識論 (Social Epistemology) 是研究知識的本質、緣起、結構、方法、基礎、廣度及有效性等問題;是研究人類知識的本質和來源,企圖將知識建立在完全可解釋的基礎。 知識的存在沒有絕對,人經過思考會不斷改變,與環境互動也會產生新的知識。 Tayor認為人類知識的建構需要經過自我認知的過程,而語言文字是傳輸價值的重要媒介,因此,個人所在的文化歷史背景會影響個人知識的見解,社會認識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由已存在的社會及文化環境中進行本質的探索和解釋,認識論一旦偏離了社會的基礎,其認識將會是錯誤的信仰。 社會認識論(續) (Social Epistemolog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