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构建及思考.docVIP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构建及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构建及思考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构建及思考   摘 要: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构建,?经历了一个逐步下移深入――全面控制――权力回撤的过程。这种国家权力由上而下,再从下回抽的路径,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农村基层政权指导思想上动员、控制、自治前后相继的三种方略。回顾与总结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构建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国以来;农村基层政权;构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11-0009-06?   作者简介:?聂红琴(1973- ),女,江西新余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办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基层政权;陈安(1975- ),男,江西赣州人,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      60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形态,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乡政并立、人民公社和村民自治。每一次大的运动和变革,都伴随着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的变迁,留下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的烙印。回顾与总结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构建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乡政并立时期――建国初期通过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逐步构建我国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党的影响力开始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为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农村基层新政权体制提供了根本性政治保障。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1]这样,国民党政权的以权制权、议员专职、地方自治等项原则就被完全摧毁。   在老解放区,中国共产党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在领导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和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掌握了农村的政权,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解放初期,在老区的农村基层政权构建,主要是结合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过程,通过选举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而进行的。在新解放区,这一阶段农村基层政权构建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废除保甲制,建立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党领导农民群众在农民协会等群众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运动,不断发动群众,培养积极分子,通过乡村农民会议或农民代表会议建立乡村基层政权。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和发动农民群众,不断在群众中培养积极分子,通过选举农民代表及其委员会,为政权组织输送了干部力量,促进了政权建设。农民协会成为土地改革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机关,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在农民协会的基础上,通过农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乡人民政府委员会。国民党时期的乡村保甲制度被彻底摧毁了。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依据土地及财产状况,把农民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下中农、贫农等一些阶级成份,无偿地把地主、富农的财产加以没收供贫下中农分配。这就彻底改变了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这种经济性的阶级成份制度不久就变成了纯政治性的阶级成份制度。贫下中农成为农村中的主导阶级,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富农成了专政的对象。农村基层政权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政治结构之上。土地改革的过程即建政过程,也就是土地改革与农村基层政权构建是有机统一的。可以这样说,建国初期农村基层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构建是伴随着党领导下的农民协会的不断发展和土地改革的不断推进而进行的。   为规范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建立,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发了《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区人民政府及区公所组织通则》、《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这些文件成为建国后我党构建农村基层政权的最早文件,也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开始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标志性文件。1954年1月,内务部颁发了《关于健全乡政权组织的指示》,要求乡人民政府一般应按生产合作、文教卫生、治安保卫、人民武装、民政、财粮、调解等方面的工作,分设各种经常的工作委员会。行政村以下按自然村划定居民组进行工作。村设代表主任,由乡人民代表互推产生。居民组设组长,由代表担任。村组织的干部,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全合一。这样,乡村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就更加正规。   到1954年,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区村两级政府体制,即在县以下层次设立区政权和村政权,召开区、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区政府或村政府,对农村地区实施行政管理。二是区乡建制,即在县以下设立区公所,作为县的派出机构,在区公所之下设立乡政权,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