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推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推荐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口现象与人力资源现象的研究。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 (多选)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具有阶级性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具有实践性 第二节 (多)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 (1)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条件是客观的。(2)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第四节 (多、单)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方法 1、联系和发展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4、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 第二章 第一节 (多)人口具有双重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第四节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 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两个级数的论断。 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存在的错误观点: 两个级数的论断是片面的。 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和手段是违背人性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建立在纯自然的基础上,撇开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是世界人口的出生与死亡之间相互消长的结果。(名) 当前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是,发达国家老年组人口比重较高和发展中国家少年和青壮年组人口比重较高。 世界人口的社会构成:1、文化构成 2、民族构成 旧中国的人口问题: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人口高出生率的原因: 经济原因 旧伦理观念的影响。 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 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 人口高死亡率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 贫穷困苦和繁重的劳动折磨。 灾荒和疾病。 溺女婴风气盛行。 旧中国存在着极严重的人口问题: 城市失业现象极其严重。 亿万农民贫困破产 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少数民族人口长期处于停滞乃至减少的状态 (重)现阶段中国人口现况和问题: 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就业人口持续增加。 人口性别比偏高 第二节 人口结构,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或者说,它是人口总体内部依据本身具有的不同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的分类: 人口自然结构 人口地域结构:①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 ②人口的行政区划分结构 ③人口的城乡结构 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的经济社会结构:1、人口的产业结构 2、劳动力资源结构 3、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 4、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 5、在业人口的科学技术等级结构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或者说人口老龄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主要有一下特点: 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比西方国家晚,但是它的速度快、来势猛、规模大。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明显地表现为一种刚性的过程。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所有的现象。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在业人口按三次产业划分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态。 人口文化结构,是指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形成的比例关系与结合状态。 第三节 人口城镇化,又称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聚集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时农业要能够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剩余粮食,以满足非农业劳动部门人口的需要;二是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农业存在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游离出来从事非农业部门的劳动。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的途径:一是人口由乡村迁往城镇,由乡村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二是城市人口本身的自然增长;三是由于城市管辖区域扩大所导致的所管辖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由于新建制或者新城市的设置所引起的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人口城镇化模式可以划分为1、同心圆辐射模式 ;2、扇形扩展模式 3、多核心板块对接模式 4、带状联结模式 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1、长期实行城乡村双重体制和严格限制城乡迁移的政策 2、长期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化道路,而重工业为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发展轻工业相比,不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使之转化为城镇非农人口 3、长期全面实施指令性计划经济,严格限制市场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把它们等同于资本主义而加以打击和取缔,甚至限制沿海大城市的发展,使他们难以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与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以及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 人口出生规模的决定因素:1、从育龄妇女的数量来看,在生育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育龄妇女数量较大,人口出生的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