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地形适应策略和形式探讨.docVIP

建筑设计地形适应策略和形式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设计地形适应策略和形式探讨

建筑设计地形适应策略和形式探讨   摘 要:建筑与地形的关系密不可分,地形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各种建筑活动,反之建筑活动也逐渐改变并深刻影响着地形。建筑对地形的适应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尽管存在着建筑主导和地形主导这两种设计策略的取向。在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自然及地貌意义的认识深入的过程中,地形主导式设计的建筑形式不断发展演变,主要有穴居建筑、台阶建筑、覆土建筑、地形建筑等。   关键词:建筑 地形 地貌 地形适应 地形主导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092-03   自从人类开始从事建筑活动以来,建筑与地形的关系就密不可分,地形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各种建筑活动,反之建筑活动也逐渐改变并深刻影响着地形。分析探讨建筑对地形的适应关系、设计策略和建筑形式将有助于自觉地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实现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地形之间的和谐共生。   1地形(Terrain)   广义的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即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和分布在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狭义的地形指地面高低起伏的形状,是地球表面各种局部的空间实体状态,亦可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表起伏单元,即地貌形态或地貌形体。本文中讨论的是后者。   地球的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时刻在变化着。“陆地地形”通常划分为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五种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地形按照空间规模的差异可以分为微地貌形态、小地貌形态、中地貌形态、大地貌形态、巨地貌形态、星体地貌形态等,其中微地貌形态和小地貌形态称为单独形态,是构成其他复杂地貌形态的基本空间单元,与建筑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地形由面、线和点这些基本地貌要素构成(图1):地貌面,也称为地形面或坡面,可分为平面、斜面和垂直面;地貌线是两地貌面所成二面角的交线,包括山脊线、山麓线、谷底线等;地貌点是地貌面或线的交点,如山顶点。      图1构成地形的基本要素:地貌面、地貌线和地貌点   (来源:http://zh.省略/zh-cn/File:Kyrgyzstan_Ala_Archa_National_Park_02.jpg)   地形是组成地球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景观、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和建筑活动等。   2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   人类的建筑活动必然根植于大地,地形是建筑场地的形态基础,建筑活动所依据的自然要素之一。地形以场地的坡度、地势情况等为基本特征,地形对于建筑设计的制约作用的强弱与其自身变化的程度有关,建筑与地形的适应关系是一种双向适应。   一方面建筑应适应地形,基地的地形结构对建筑形态产生作用,建筑应尊重基地地形所提供的基本格调、大致轮廓、植被覆盖物等已有环境。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和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都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主张尽量顺应自然环境。建筑从平面布局、空间构成到形体造型尽可能不改变原有环境的形态,强调对地形和自然的适应关系。中国很多山地传统民居常沿坡地等高线阶梯状布局,利用过街楼、吊脚楼、通廊、吊层处理等手法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巧妙运用踏步、楼梯、空廊、平台与地形自然协调。满足生产、生活、交通等功能的同时营造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既适应环境又美化环境的独特村寨风貌(图2)。      图2: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朗德上寨   (来源:http://www.省略/bbs5/UploadFile/2006-12/   200612222254070743.jpg)   另一方面是使地形适应建筑,在改造地形以使其适应建筑开发时,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天然地形的扰动和破坏。如对坡地地貌常通过营造局部平地环境消除坡地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根据坡度的不同,建筑物分别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坡度25%以下时常采用建筑物纵轴平行于等高线的布置方式(图3),坡度25%以上时建筑物纵轴与等高线垂直或斜交,采用跌落或错层布置(图4)。      图3建筑平行于坡地等高线布置示意   (来源: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9-60).)      图4建筑垂直于或斜交于坡地等高线布置示意   (来源: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59-60).)   建筑与地形的双向适应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追求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很好地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