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作家要把握时代脉动”.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梅森“作家要把握时代脉动”

周梅森“作家要把握时代脉动”   周梅森,从矿井深处走进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内核,用《人间正道》、《我主沉浮》、《绝对权力》、《国家公诉》、《梦想与疯狂》等重磅长篇小说和影视剧作反映时代矛盾及悖论的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周梅森搞房地产,开运输公司,做股票,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写小说剧本,以股东代表身份领导股民“起义”,做电视剧制片人。他轰轰烈烈去亲历这个时代的天翻地覆,去探查财富权力人性的纠结,将所见所感所思呈现于世,在作品中再现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和血雨腥风的资本市场的大博弈。   周梅森获得过三十余种奖项: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读者评其作品“大胆深刻”、“真实得令人咋舌”。周梅森一有新作面世,便能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2010年9月,十几位著名作家受邀赴粤做“品鉴岭南行”,周梅森也在其中。车抵清远,笔者堵住了周梅森,约好晚上访问四十分钟。周热情洋溢,思维跳跃,语速很快,一句话未完,就跳到了下一句。周梅森用很强的逻辑性,生动精确的语言,让笔者强烈地感受到这位作家的时代责任感。      中国制造 矿山的野孩子      1956年3月9日那天,周梅森在扬州市皮市街板井巷九号一个普通转业军人家中呱呱落地了。出生不到三个月,即随支援苏北建设的父母来到了徐州煤矿。   徐州位于江苏西北,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距南京、济南、郑州、合肥均三百余公里。徐州素称南国门户,北国锁钥,中原屏障,地理环境优越,民风?悍,乃兵家必争之地。周梅森父亲转业的地方是徐州矿区的贾汪煤矿,那里远离城区,相对闭塞,周梅森的童年又遇上了所谓的“三年灾荒”,饥饿是自然免不了的厄运。周梅森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时煤矿周围的榆树皮都被扒光吃了,榆树也都死了,杨树花和杨树叶也都摘下来吃光了。他与弟弟捡到两只死麻雀,在煤矿大澡堂的暖气片上烫烫就吃了,感觉还很快乐。“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父亲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上初中的周梅森因此常常受到同学歧视。因为不能忍受,周就???暴力回敬辱骂者。如是,在矿山学校里,周梅森几乎天天要与孩子们打架斗殴。那群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煤矿少年谁都不会想到,那个瘦瘦高高与他们一样野的周梅森,有一天竟会走出矿山,走南闯北,变成一个很有出息还发了财的大作家。   周梅森生命轨迹发生转变,缘于周梅森与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70年,十四岁的周梅森不再“无法无天”,他每天下井劳动,成了一名半工半读的矿工。 当时每月工资九块钱,还加两年一套工作服,这样的待遇让周梅森觉得很开心,这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因为,那时中国每月六元钱就能养活一个人,九元钱除了能养活自己,还能多养活半个人!在徐州煤矿中学半工半读一直延续到1974年,周梅森算是“高中”毕了业,彻底端起铁饭碗,留在矿上当了矿工。    就在十四岁那年,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周梅森得到了一本残缺的书。书的作者在拿破仑像下写了一句话:“你用剑征服世界,我用笔征服世界!”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在周梅森心中犹如电光石火般啪啪闪耀。放下这本书,仅仅只认识三千多个字的周梅森开始奋笔写小说了。下井时,他将包炸药的纸做成一个个小本子,在炸药纸上,写了二十五万字的小说《煤乡怒火》,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稿子给退回来后,周仍然不停地写,不停被退,以至于时间长了矿山邮递员认识了他,隔老远就喊:“周梅森,稿费来了!” 他们心里都清楚,那不是稿费,是“废稿”来了。   此时的周梅森仍然非常野。那时,家家户户都穷,都用十五瓦的灯泡,周梅森想,如果有一支二十瓦的日光灯多好!看见一千多人的大食堂有那种日光灯,做井下电工的周梅森带着一个工友,把食堂正在吃饭的人赶开,上去,咔,剪得火星直冒,就把一个日光灯一抱,拿回家了。   周梅森回忆,当时没人敢阻止他剪日光灯。那个时代很混乱,矿山的人都野,法制是什么,谁都不清楚。唐山大地震后,地震风波波及矿山,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砍树搭防震棚,周梅森也提着斧子冲出去,一夜扛回五棵树回来搭防震棚。一夜之间,煤矿周围碗口粗的树全部被砍光了,结果没多久,上面就开始抓人了,因为政府如果不阻止,更大范围的树都会被砍光。周梅森说,那个疯狂无序的时代,我现在想想都非常可怕。   时间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年轻矿工周梅森的腰板开始挺直了。当时社会上还有很多知青没有返城,当工人是许多人的梦想。聪明的周梅森有本事能干上电工这样的好工种,令同伴羡慕,也让他开心。并且,此时周梅森父亲已平了反,头上没有了黑锅,周梅森心里轻松,他埋头写小说,只管把大包大包的稿子寄出去。   1979年,周梅森的短篇小说《明天一定再来》及《家庭新话》,在江苏省党刊《新华日报》上发表,那时,中国刚刚结束政治运动,百业荒废,人才奇缺,二十三岁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