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和他鸿篇巨制《曾国藩》.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浩明和他鸿篇巨制《曾国藩》

唐浩明和他鸿篇巨制《曾国藩》   十多年前,一部长达一百二十万字的历史小说《曾国藩》轰动了华夏文坛,同时引起了海外华人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一时间,社会各界人士竞相购买、阅读、议论,广播影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从不同角度宣传它,称赞它的成功。掩卷之余,人们自然想到书的作者――唐浩明。   唐浩明何许人也?如此恢弘的《曾国藩》长篇巨著又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从锦衣玉食的名家子弟,突然沦为无人照看的弃儿      唐浩明1946年出生在湖南衡阳市一个国民党官员家庭,父亲唐振楚曾任国民党蓝山县县长,1946年至1949年升为蒋介石的随从秘书。后到台湾,始为蒋介石“总统府秘书”,兼任“总统府”一局局长和典玺官。掌管“中华民国”大印和“中华民国”荣典之玺。后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1978年入蒋经国“内阁”,任“考选部长”。1984年退休后,仍担负“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1949年唐振楚去台湾途中,曾回过衡阳接家小。但因过于仓皇,只接走了当小学校长的妻子,而将三个幼小的孩子撇在老家。当时,唐浩明两岁,姐姐四岁,哥哥六岁。兄妹三人从锦衣玉食的名家子弟,突然沦为无人照看的弃儿,其中苦楚,可想而知。年迈的伯父当时除了要承担家庭出身和国民党台属的政治压力,还要承担家庭子女多、经济困难的压力,所以,伯父根本无力对付这突然增加的三张小嘴。唐浩明的姐姐因经受不住失去父母双亲的精神痛苦和物质生活困乏的煎熬,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两年后,伯父又忍痛把不满四岁的唐浩明送给了衡阳城里一个姓邓的剃头匠为子,改名为邓云生。唐浩明只是后来从事写作的笔名和昔日的乳名。   身份改变的最大好处是唐浩明这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有机会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唐浩明小时候就对文学和历史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和志向。但高考时,他却阴差阳错地考上了华东水利学院,学的是水利测量规划专业。大学第一年,他扎扎实实地学了很多基础知识。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文革”爆发。在一片动荡中,唐浩明捧着从校图书馆借来的那套二十四史,度过了四??狂热而无聊的光阴。1970年他大学毕业时,在“三学”(学工、学农、学军)的风潮中他被分配到江西省高安县一个劳改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接到分配通知书前,唐浩明从未听说过高安这个地方。他有个同届毕业的湖南老乡也一起分到高安,由于他要回老家结婚,便委托唐浩明把他的四大件行李带到农场去。唐浩明把两人一共六大件行李托运发往樟树,自己先回衡阳老家住了几天后才启程赶赴江西。等他到达樟树时,行李已过了领取日期,为此,唐浩明交了一笔在当时不算少的罚金――四块八角钱。交了罚金办完手续后,唐浩明身上只剩下一分钱了。而樟树离农场还有很远的路程。唐浩明这下真的急了。他找出自己在南京买的一双新袜子,想把它变卖了换点路费,但并没有人来做这笔生意。无奈,他只好向当地政府求助。有关人员帮他打电话到农场,得知农场有车到南昌接毕业生,中途经过樟树。唐浩明喜出望外,赶紧带上行李在马路边等。几个小时后,他终于搭上车赶到了农场。      “生活的繁重和现实的残酷,让我从历史的角度思考这个时代发生的种种变化。”唐浩明在高安待了近三年。1972年12月,他回到老家,在衡阳市水利局谋到一份工作。尽管他长年累月与测绘、图纸、数字打交道,但他对文学的兴趣仍然十分浓厚,尤其是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   苦心人,天不负。1978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招生政策。唐浩明非常兴奋,他报考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并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重新回到校园的唐浩明如饥似渴地扎到了书堆里。他学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1982年,他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新成立的长沙岳麓书社当编辑。   唐浩明上班不久,正赶上岳麓书社首次争取到编辑出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古籍整体规划的“六大全集”任务,书社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委派唐浩明负责《曾国藩全集》的编纂任务。书社同时决定首先出版《曾国藩家书》一书,并为此专门召开了编委会会议。会上,唐浩明疑虑重重地说:“曾国藩是反动人物,出他的书有人喜欢吗?”唐浩明当时对曾国藩的认识也仅限于此。   但是随着编辑工作的逐步深入,唐浩明对曾国藩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他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到《曾国藩全集》的编辑工作去了。      十年蛰伏,一举成名      历史知识渊博且又年富力强的唐浩明,编辑《曾国藩全集》一炮走红,新书一上市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岳麓书社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久他被破格晋升为副编审,而后又被提拔为岳麓书社副总编辑。   唐浩明每每谈到自己精心编纂的这部全集,总是深有感触地说,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不论在何时何地,也不管战事、政务如何紧张,曾国藩都不忘让身边的文书将他自己亲笔写作的所有奏疏、书信、诗文和日记录成副本,并派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