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上海市教育学会 许象国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一)、课改的根本目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的教育伦理观。 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个性化。 1、? 新型公民素质发展的核心在于“品德”与“人格” 2、? 新型公民素质发展的重点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新的培养目标强调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的“全人” 4、? 新的培养目标强调环境意识的培养,树立科学发展观 5、? 基础教育应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6、? 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养成和谐的个性”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二)、课改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功能: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到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价值观。 2、调整课程结构: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 均衡性:均衡调协课程。 综合性: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选择性: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3、精选课程内容:科学与人文 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强调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基础”和“核心”作用的教学内容。 (二)、课改的具体目标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4、改善教和学方式: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建构问题,致力于课堂中自然发生的课程问题,强调师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在师生关系的调适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体现促进性、启发性、情感性、引导性。 在学习方式的处理上,提倡发现式、探究式、研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在“书面获得”和“实践领悟”的两个途径中,强调实践、体验、感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勤于动手。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上,改革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传统做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改的具体目标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5、重建课程管理体系: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从集中到分权到保持平衡。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从统一性到多样化,适应选择需求。 (二)、课改的具体目标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1、 新的课程观——课程是指“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课程。”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课程是一个过程课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一个共同参与和建设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建构者。 课程最终归结为教学情境。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的 “生态环境”,是四个因素特续交互的动态情境。 教学情境的改变意味着身处其中的学生经验的改变,意味着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是终是通过教学情境的改变来实现的。 关注实际的教学过程、师生实际所处的教学情景。从理想的课程(专家编制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行政规定的课程)、领悟的课程(教师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实际实施的课程)到经验的课程(学生体验到的课程) (三)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改变课程观,重塑教学文化。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2、?重塑教学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教育大词典》) 数学文化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学情境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文化的进步,其核心是师生行为方式、教与学的行为方式。 重塑教学文化需要我们对传统行为方式作出深刻的反思。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情境中的教学文化,本质上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型教学文化的本质。 教学文化的进步、课堂生活的变化是教育观念、内心态度的自然流露,不能靠简单的行为模仿。 (三)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改变课程观,重塑教学文化。 ? 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文化的重塑 1、教学的新思维——课改要求教学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一的新思维。 建构性:指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 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水闸安全鉴定投标方案(技术标).pdf
- 广东省2007、2008、2014、2015年专插本考试《生理学》真题(未含答案版).pdf
- 碰焊机焊接作业指导书.doc
- 2023年广西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docx
- 2025中考复习数学考点突破练习课件:第一章 数与式 考点2 整式.pptx
- 1-05沥青混凝土心墙鉴定书(3.18新).doc VIP
- 苏科版2022-2023二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06树叶书签》课件.pptx
-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ocx
- 谈判采购文件示范文本.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