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标拔地而起是金钱还是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地标拔地而起是金钱还是文化

城市地标拔地而起是金钱还是文化   最近,关于十万元为广州地标建筑之――新电视塔征名的活动拉下帷幕,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海心塔”胜出。这个征名活动名为征名,实为   场城市地标的文化大讨论。   紧接着,关于632米的中国最高――上海中心的讨论言犹在耳,又传出陕西要在它的东大门建39米高的巨型“秦”字雕塑:总高437.5米的中国第二高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西塔和610米的世界第一高电视观光塔一广州海心塔刚刚耸立起来,广州第高楼一一广州东塔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兴建。各地兴建标志性建筑的浪潮可谓此起彼伏、方兴未艾。   关于地标的讨论也不曾停止过。“佛罗伦萨国际双年展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当代著名行为艺术家舒勇说,城市不仅需要地标,还需要多个地标,这样才能把城市的不同面展示出来。而在广州东塔开工前夜,投资方周大福集团副董事长、新世界中国地产主席郑家纯博士则说:“城市太多地标就会奄没地标。”此外,地标背后的文化内涵、经济内涵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城市,请亮出你的名片      地标,常代指某地理位置上的显著标识,人们往往将其视为一个城市的名片。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或者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地区)风貌及发展建设的区域”。   座地标性建筑可以叫响一个地区,比如提起天安门,大家自然会想起首都北京;提起国际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立即会想到上海。“地标就是一张名片,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建筑系主任孙一民教授认为,一个城市是否具有足够的知名度,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因素外,标志性建筑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它因城市的发展而闪光,城市因它的存在而扬名。   在孙一民看来,除了展示城市精神,地标对一座城市的经济,特别是带动旅游业,也起到不小的推动作 用。      地标能够给一座城市带来多大的经济增长很难被量化,但从地标参观人数众多这点来看,其魅力可见一斑-西安兵马俑博物馆迄今已经接待游客超六千万人次:每年“十”黄金周期间,到天安门广场参观的中外游客达近千万人次,每天有十万人选择登上天安门城楼;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约360万   在由32家报网主流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60大地标评选”中,各个区域的地标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广东地区地标前十名清一色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果的反映,分别是大亚湾核电站(471846票)、广交会(349390票)、罗湖口岸(315335票)、广州电视塔(129997票)、白天鹅宾馆(90318票)、广州新白云机场(69364票)、蛇口工业区(57570票)、虎门大桥(47235票)、深圳国贸大厦(36284票)、广九铁路(17028票)。   上海和北京新老地标结合趋势明显。上海地标前两名分别是,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北京的前三名分别是?天安门、鸟巢、中央电视塔。   而在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地区,人们仍然倾向于把文化历史古迹作为当地的地标。譬如河南红旗渠(619401票)、秦始皇兵马俑纪念馆(566092票)、重庆解放碑(492248票)。   在舒勇看来,南方地区,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相对发达,地标更像是经济实力的象征,经济内涵肯定会更丰富一些。市民对地标的认同往往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改变。往往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才刚成为夺目的焦点,转眼可能就黯然失色,被人们的“新宠”所取代。内地则恰恰相反,人们对地标选择总有一种‘怀旧情结’,文化的内涵要更多一些。此外,像上海、北京,本身具有丰富文化气息的城市,又是国际大都会,呈现出新老建筑的融合是必然的。“一个城市的地标往往不是唯一的,新老地标会依据这个城市的特质按比例出现。”   我们的城市在变,市民对地标的认同也可能随着时间的迁移发生改变。那么,城市地标是否会有一些公认的不变的标准呢?   也许建筑学家汉宝德说的话值得参考:“一座富于人性的公共建筑,要使来访的市民感到亲切,感到被热心接纳,它不能有丝毫高高在上的姿态,令来访者感到压抑,或使路过的市民产生被排拒感。”      城市地标的“高大全”误区      “中国的城市正在越长越高。”几年前,―位外国学者在媒体上这样感叹。   所言非虚,看看不断被刷新的世界超高建筑榜单,越来越多的大楼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中国制造。世界最高电视塔、世界最大摩天轮、世界最长拱桥……光广州一座城市,就头顶数个“世界之最”的称号。   不独广州,各地的“第一高楼”也在不断剧新:   2008年9月,南京紫峰大厦封顶,以450米成“江苏第一高楼”;   2008年10月,投资80亿元的重庆“嘉陵帆影?国际经贸中心”动工,高度超过455米,将成“西部第一”:   2008年11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