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塔诺米咏叹调“哦,多美丽形象”分析
塔诺米咏叹调“哦,多美丽形象”分析
[摘要]莫扎特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22部歌剧中,评价最高、上演最多的当推他最后的一部歌剧佳作――为近代德国民族歌剧矗立了第一座不朽丰碑的《魔笛》。《魔笛》中塔诺米咏叹调“哦,多美丽的形象”凭借其旋律优美、结构简单、过耳成诵等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从莫扎特与歌剧《魔笛》、塔诺米咏叹调的剧情梗概和词曲分析以及塔诺米咏叹调的演唱处理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魔笛》;塔诺米咏叹调;演唱处理
[作者简介]陈继银,安徽蚌埠学院音乐舞蹈系讲师,音乐学硕士,安徽蚌埠233030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130-03
一、莫扎特与歌剧《魔笛》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表人物之一,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天才,他对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共创作了600多部作品,几乎涉及了所有音乐体裁,且佳作之多令人赞不绝口,为人类留下了辉煌的艺术遗产。在莫扎特所创作的音乐中,歌剧是主要的体裁形式。他的许多歌剧作品至今仍经久不衰,且剧中许多咏叹调成为声乐大赛和声乐教学的必选曲目。一般来说,在莫扎特以前,写大歌剧的作家喜欢从古代神话和基督教初期的传奇中寻找题材,他们的作品是在一种拘谨的、庄严的气氛中发展着。而莫扎特的歌剧取材较新,甚至是合乎时代的;而且就他的作曲而论,他是音乐的苍穹中最灿烂的明星之一;他的特长是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音乐形式。鉴于他在歌剧上的贡献,人们将他和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弟并称为欧洲歌剧史上的四大天才。
在莫扎特的22部歌剧中,评价最高、上演最多的当推他最后的一部歌剧佳作――为近代德国民族歌剧矗立了第一座不朽丰碑的《魔笛》。这部歌剧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民族歌剧,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以后德国歌剧作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部歌剧是用德语演唱的,属于歌唱剧体裁。音乐中富含德奥民间音乐的气息,同时又吸收其他歌剧体裁的形式和手法。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把丰富多彩的要素融进了歌剧艺术,在表现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剧中的塔诺米和帕米娜把意大利风格的咏叹调――多注重抒情、旋律丰富优美、流畅华丽,和德意志风格的咏叹调――旋律一般跨度较大、富有戏剧效果二者巧妙而协调地融合在一起。在歌剧《魔笛》中,莫扎特用音乐巧妙地刻画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抒发了人物的情感,揭示了戏剧的冲突,烘托了戏剧的气氛。在歌剧中,演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这不仅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塑造确立了基本框架,同时也为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莫扎特歌剧中的咏叹调大多织体干净细致,结构规范严谨,旋律纯朴自然。正如18世纪欧洲建筑――规整典雅、高贵脱俗;也如中国古代音乐所追求的“大音希声”、“大乐必易”;也如中国书画所追求的“拙而非巧”即完全把握技巧后再放弃技巧,返朴归真,浑然天成的风格。《魔笛》中塔诺米咏叹调“哦,多美丽的形象”凭借其旋律优美、结构简单、过耳成诵等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塔诺米咏叹调的剧情梗概和词曲分析
把握咏叹调特定的戏剧情节,将音乐和戏剧完美糅合,准确把握角色的精神思想内核,充分展现角色的形象美,是向更高层次演唱理想迈进的关键。歌剧咏叹调的演唱绝非易事,而我们往往会重视它的声乐技巧而忽视它的音乐和戏剧的内涵,其实歌剧中的每一首咏叹调都同时肩负着戏剧和抒情的双重功能。
《魔笛》中塔诺米咏叹调“哦,多美丽的形象”的剧情梗概:剧中夜后的丈夫去世前将女儿帕米娜托付给依希斯的大祭祀萨拉斯特罗,激起了夜后的不满。她决定摧毁萨拉斯特罗的神殿并救出女儿。她遇到了勇敢智慧的王子塔诺米,想借他的力量与萨拉斯特罗作斗争。于是出示了帕米娜的肖像使塔诺米一见钟情,并谎称帕米娜已被萨拉斯特罗拐走,答应如果王子能救出帕米娜并以女儿相许作为报答。王子的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决定救出帕米娜。
剧中第一幕第四场:荒山坡上,夜后已走。王子塔诺米手捧帕米娜的肖像唱到:“哦,多美丽的形象……”,歌词的内容浅显,但莫扎特的音乐细腻而热情。塔诺米咏叹调采用了意大利咏叹调中分节歌形式的谱写方法。曲式结构为A――B――A。音乐开始是降E大调,2/4拍,在larghetto(缓慢)的速度中以两小节平稳的主和弦作为先导,引出了第一句的六度大跳,立刻产生了激情喷涌的感觉,音乐进行到十小节扩展到七度大跳,第一次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在含有十六个小节的乐句中,重复使用大跳涌现出对帕米娜美丽形象的赞美。词曲结合紧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