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中那些事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道中那些事儿

孝道中那些事儿   孝道启蒙故事:二十四孝   元代郭居敬搜集整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藉由孝道的封建制度下的重要地位,孝子故事在社会中的影响巨大,成为老幼妇孺皆耳熟能详的孝道教育民间教材,以至于至今仍有人津津乐道于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鲁迅先生专门有文章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抨击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故事中尽管不乏愚孝乃至有失人性的内容,也曾被用于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但流经千年而久盛不衰,足见国人对孝的尊崇。   孝德经典:《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于秦汉之际成书之后,注解者近百家。《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孝经》中愚孝思想并不鲜见,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丝毫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连受之于父母身体发肤皆不敢毁伤。《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巨大作用。   以孝治国范例:举孝廉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史称“举孝廉”。它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规定每20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孝治国在政治上的体现,举孝为官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孝道的价值而更为身体力行。   孝子之诗:《孝经》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诉说出了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亲之情。海峡那端,在时空的阻隔中的他只能通过文字遥寄对母亲的思念。《乡愁》一经问世即热遍海峡两岸,无数人在吟读间热泪盈眶。它那浓浓的无法面见父母的痛苦和悔憾,让无数远游者找到了同感。   孝心广告:《妈妈洗脚》   妈妈给奶奶送去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尚在幼年的孩子受其行为的感染,也打来一盆洗脚水吃力地端到妈妈面前。这样一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拨动了许多人心中那根神经一一我们的孝心在哪里?广告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教育的“榜样”作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留下最深的印象,家长教育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做一个好父母,就会有个好孩子。   孝心电影:《背着爸爸去上学》   《背起爸爸去上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亲子电影”。这是一部讲述温馨家庭关系的动人作品,影片充满简约意味,却折射出浓厚的孝道亲情。电影主人公的原型是甘肃省宁县瓦斜乡永吉村的少年李勇。1980年李勇出生时,父亲52岁,母亲47岁。这对老来又得子的夫妻俩来说,无疑是件非常高兴的事。但就在李勇7岁时,父亲突然瘫痪了,大哥、大姐都已成家,二姐、三姐还在念书,家里的重担自然落到了瘦弱的母亲和小李勇身上。给父亲擦屎接尿,抱柴烧炕,拾草喂猪,给牛拌料,帮母亲烧火做饭,便成了小李勇每天必做的家务活。   小小年纪尝尽了生活辛苦,但李勇的书却读得很好。1992年7月,李勇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走进了初中。离家远了,李勇每次到校前总要安顿好家务才放心地离去。1995年初,63岁的母亲突然离开了人世。1995年5月,李勇因荣获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甘肃赛区一等奖被推荐到庆阳师范学习。为了照顾父亲,李勇毅然背起瘫痪的父亲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下来,走上了背父求学的路。   孝道之歌:《常回家看看》   1999年,一首名不见经传的通俗歌曲《常回家看看》成了当年的主题曲。在很长的时间段里,歌曲被男女老幼一再翻唱,创造了中国乐坛的个传奇。《常回家看看》的-情感触发点是对孝道的解读。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子女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全曲以通俗直白的文字,明快清新的音乐语言,告诫呼唤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