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里最典藏古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里最典藏古镇

孝里最典藏古镇   春夏时候正是孝里最美的季节。   第一次去孝里。道旁大片的绿油油的麦田,其间点缀着黄橙橙的油菜花。油菜花有的散落,有的集中,一阵春风拂过,恍似身在婺源。高大的杨树的叶子开始茂密起来,由嫩绿开始转为深绿。梧桐花开,大片大片的紫,在褐色的枝桠间尽情舒展,淡紫浅粉慢慢地晕开。“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青石板路辉映着太阳的余晖,孝里的春天,多的是一种厚重与古朴的美。   孝里?很多济南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里。孝里,是济南长清区的一个古镇。这个“古镇”可不是徒有其名,它的“古”可以上溯到汉代。据孝里村志记载,孝里建于东汉之前,因为地处黄河之滨,是交通要道,村子里很多人开店铺营生,又得名水里铺。今天孝里的由来,则是因为“二十四孝”里著名的郭巨奉母的典故。   自古以来,长清孝里就是齐鲁重镇。孝里镇位于长清区西南20.8公里,与齐河东阿,平阴,肥城交界,是“济南-泰安-聊城”三角区的中心,境内交通条件极为便利,220国道、济荷高速贯穿南北,并且济荷高速留有出口,燕李浮桥连接黄河两岸。孝里大打文化品牌,进入孝里镇,“文化古镇孝里”的文化墙映入眼帘。   这里是齐鲁大地最古老最经典的小镇,既有山川田园的秀美,又有古典文化的绚丽。      一脉相承孝堂祠      越是历史悠久的地方,越是神秘惹人向往。孝里离不开“孝”字。来到孝里,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孝堂山。孝堂山在孝里老镇上,不过是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孝堂山原名龟山,春秋战国时期称巫山。《左传?襄公十八年》里记载的“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说的就是这座山。   孝堂山最著名的就是郭氏墓石祠,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于地面的最早的房屋建筑。所谓石祠,其实就是依墓而建的祭祀死者的地面祠堂。院里碑石林立,上自东汉,下至康乾,碑上大多记载着和孝堂祠有关的重修碑记,刘海粟题词的“孝堂山汉石室”石碑立于祠堂之前。   走进祠堂,古朴的石室现于眼前。石室面南而建,墙壁以及房顶全部由整块的石块垒砌而成,粗壮而精致的雕花石柱,厚重而完整的房顶以及被踩踏得油光发亮的石板地面……一切都泛着古朴敦厚的沧桑感。祠堂的墙壁上是石室内壁画的拓片,描绘了上古至汉代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有飞禽走兽,山川草木,天地形状,还有反映贵族生活的朝会,出行、狩猎,迎宾,征战,庖厨,百戏等场面,画面描绘极为生动。郭氏墓石祠在建筑史,绘画史,金石学以及研究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热爱历史、考古的人一定会喜欢这里。   在石祠的西山墙上,是北齐武平元年的陇东王胡长仁留下的《感孝颂》,提到了二十四孝之一,东汉时期的孝子郭巨的故事,并认定这个石祠是郭巨的墓祠。孝堂祠后便是郭巨墓,石块修葺,黄土蒙顶,青草油油,诉说着年代久远的故事。   相传,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供养母亲。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要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黄金一釜,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后来,郭巨孝母的故事便一代代流传下来。   孝堂山、孝堂祠,孝里镇……这些与郭巨一脉相承的名字记录着中国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边走边拍石头古城      孝里方峪,是齐长城下一个群山环抱的明清古村。村子依山而建,满眼的石墙古院、石棚石屋,石板铺就的起伏不平的街巷,字迹模糊的康乾年间的石碑,村口的黄牛悠闲地嚼着草料……这幅画面让人感到的是古朴和静谧。   随便走进一户农家很可能就是走进了一段历史,因为这里很多建筑的年龄都在100岁以上,而最古老的已经近500岁了。方峪村老屋的建筑材料多是石头,只有极少数是青砖,但这些石头不是天然的,而是经过了人工凿刻,非常精致,有的还刻有花纹和图案。   镰刀巷是方峪的一条古巷,石铺的路径,幽静自然,不到拐弯处你会认为胡同到头了,实不知幽静之处又豁然,古老的石房会让人留连忘返。村子里住的大多是老人,年轻人都搬到了山下的新村,很多房子都已经闲置下来,而老人们住了一辈子舍不得离开。随便走进一家,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说不清自己的房子到底有多少年头,有的已经历了十代,甚至数十代。走在石板小路上,拿着相机四处晃荡,会有老人从古旧的木门后探出身来,用浓浓的乡音邀你进门喝口水,仿佛是多年不见的邻家爷爷奶奶打招呼,浓浓乡情溢满心间。   古村里有个方家大院,在方家大院里,十代人在这个院子里繁衍生息,一盏三层楼式样的铜制烛台映入眼帘。这盏烛台已有近200岁了,供几代人照过明,据这里的老人说,逢年过节该烛台照明后供奉的果品能保全家平安。   古槐,老井,辘轳……这可能是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个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