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灵深处红色烙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灵深处红色烙印

心灵深处红色烙印   党员教育电视片《留住历史的人》(江西省宁都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摄制)已拍摄播出两年多了,然而那出身红色世家、痴迷红色收藏、热衷红色传统教育的主人公,仍然像一枚鲜红的烙印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邂逅一个“红色老人”      我跟电视片主人公李艳生的一段深交是从一次偶然的邂逅开始的。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正在一个旧书摊前翻看一些旧文学期刊,摊主正在把一堆无人问津的有关县内苏区革命史的书刊装车,准备运往废纸加工厂。这时,一个老人急切地走过来阻拦,跟着就弯下身子像淘宝一样把那些封面泛黄、还沾有污迹的书刊收起来,严肃地对老板说:“这些书记载了我县苏区革命的历史,留着有用,我全买了。以后有这方面的书刊都给我留着。”随后留下钱,就用他那伛偻着的脊背驮着个蛇皮袋远去。   “他叫李艳生,是个怪老头,爱好也怪,不打拳不钓鱼,整天四处搜罗些地方革命史资料,说是什么红色收藏。花钱买累受。”老板这样向我介绍这个老人。然而注视着老人向着火红的夕阳远去的背影,我却更加感到好奇,想进一步去认识他,了解他。      走进一个“红色之家”      在摊主介绍下,我走进了李艳生的家,同时也走进了一个“红色之家”。老李的父亲叫李德坤,是共产党早期党员,当过苏区主席,红军长征后,成为地下党。1939年李艳生出生,父亲想给儿子取个带“红”字的名字,但当时的环境还是要小心为妙,于是稍加变通,取名艳生。名字似乎有些女性化,实际上,这个“艳”,暗寓的却是“红”。可以说,李艳生一出生,身上已经烙下了红色烙印。1972年李艳生也光荣地加入了党的队伍,并且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宁都师范毕业生的身份,申请到缺医少药的乡卫生院工作。在卫生院,他带队下农村为农民看病,深受农民爱戴。   老李的老伴也是党员,夫妻俩多年来一直以党员的身份为荣,并按照党员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大儿子李从胜从部队转业,同他一起转业的战友都设法调回了县里,李从胜却在父母的要求下从扳道员做起,并于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女儿李从于是李艳生夫妻最疼爱的孩子,可对她的要求一点没降低。女儿1991年参加工作,1994年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家四个党员,简直可以成立一个党小组。老李常自豪地说:我们算得上是红色家庭了。      解开一个“红色情结”      多次拜访老李的家后,老李开始喜滋滋地向我介绍他那些藏品,还真是琳琅满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刊资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典著作;刘胡兰、焦裕禄、孔繁森等各时期优秀党员的图书照片;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入党申请书、党费证、党组织介绍信……各种党史资料共计2万多件,塞满了他家的柜子,有很多装不下的甚至封存好了搁进杂物间。其中有些藏品弥足珍贵,有商贩许以高价收购,都被老李婉言谢绝了。   我想知道的是:老李为什么会有红色收藏的情结呢?在他家翻看资料时,我发现一个珍而重之地藏在箱子底下的红布包,感觉非同小可,便问这是什么宝贝。他揭开红布包,深情地说:“这是我父亲1951年的建党手册和党费证。他是1931年入党的,在那时只有入党介绍人的口头证明,没有文字凭证,为此他于1951年重新履行入党手续,并认真保留建党手册和党费证,临终时交给我好好保存。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资料啊,我在保存父亲遗物的同时,也决心收藏保留好一些正在不断散失的党史资料。”   原来如此。一个收藏情结,背后蕴藏着的,其实是李氏一门三代对党的热爱和忠诚。至此,我产生了就这个素材拍一个党员电教片的想法。      聆听 “红色收藏” 的故事      发现了好素材,也没有考虑那么多,我急匆匆地背上摄像机进了老李的家门。可是开始拍摄时,却犯了难。老李是多年来一点一滴地收集这些藏品的,他收集藏品的过程根本就没有影像留下来,那么我拍什么?难道就拍摄他那大堆小堆的党史资料?没有办法,只好循着老李过往的足迹,去采访那些他光顾过的旧书摊主,采访他的家人和友邻。由此,我开始了解到老李平日的一些故事。   废品站的老板向我们描绘:李艳生一头扎进废品堆专注于“淘宝”,找到中意的东西时像小孩一样手舞足蹈;老李的老伴给我们讲述:叫老李去买油、买盐,他经常买回一大摞党史书报而忘了这些“家庭作业”;他女儿李从于给我们讲述:老爸“着装”保护资料、定期晾晒书报;一些农户给我们讲述了老李三番五次登门“求宝”的耐心……通过这一连串琐碎的故事,我的眼中映现出的是那个夕阳下背着旧书报远去的背影,这个背影从一开始的高大挺直,直到后来的弯腰驼背,始终如初地镌刻着一颗火红的共产党员之心。然而,我可以拍出现实中的画面,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景仰,却难以拍成图像。      挖出一个“红色宣教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