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从兵马俑到清陵 陵墓建筑 秦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 布局 陵园核心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对此,《史记》记载其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情虽然不清,但地宫之上确实存在一超出正常值数倍的强汞异常区。 风水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主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这样秦始皇很快生长了一身的烂疮。 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 选址原因一 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选址原因二 依山傍水造陵的传统观念 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来山去水 秦兵马俑 汉墓的贡献 延承秦制,一是在帝王登基第二年开始修建陵墓,二是墓室仍深埋地下 汉武帝公元前140年登位,在位54年,茂陵建造53年 西汉陵墓大多建在咸阳至兴平县一带 黄肠题凑 即在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框形结构。其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二是木头皆向内,即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由于用的木料都是剥去皮的柏木枋,木色淡黄,所以称为黄肠题凑。 汉代高颐阕 石阙形象有如一块石碑顶上安有木结构形式的石屋顶,阙身和阙顶上不但雕有柱、枋、斗拱、椽子、瓦等木建筑的构件,还附有人物等花纹。 霍去病墓前石雕 伏地卧马 武帝为记霍去病功劳,特在茂陵之邻建墓厚葬,并在他的墓前立了系列石雕,其中有脚踏匈奴的立马、前蹄腾起的跃马、伏地的卧马、舔犊的母牛、长鼻的卧象、机警的伏虎、矫健的卧牛、尖嘴的野猪以及石蟾、石鱼等16件。 唐陵 唐朝的皇陵在总体上继承了前代的形制,以陵体为中心,陵体之外有方形陵墙相围,墙内建有祭祀用建筑,陵前有神道相引,神道两旁立石雕。但它与前代不同的是选取用自然的山体作为陵体,代替了过去的人工封土的陵体。陵前的神道比过去更加长了,石雕也更多。 唐乾陵 唐乾陵神道,远处为北峰 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唐皇陵中最突出的代表。以两座南乳峰为阙门,陵前神道自第一道阙门至北峰下的地宫,共长4公里有余,其气魄自然是依靠人工堆筑的土丘陵体所无法比拟的。 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它选用的自然地形就是乾县境内的梁山。梁山有三峰,其中北峰最高,乾陵地宫即在北峰之下,开山石辟隧道深入地下。北峰四周筑方形陵墙,四面各开一门,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把门。在北峰与南面两乳峰之间布置为主要神道。两座乳峰之上各建有楼阁式的阙台式建筑。这座皇陵以高耸的北峰为陵体, 宋陵 河南巩县宋陵 宋朝皇陵的制度与前代不同,规定每朝皇帝死后才能开始建陵,而且必须在7个月内完工下葬。尽管皇陵本身的形制还是以陵台为中心,四周有陵墙,四面有门,南门外设神道,道旁立石人、石兽,最前面也立双阙门,但是在规模上比唐朝皇陵要小得多。 墓室结构剖面 在所有这些砖制构件的表面均有五彩的彩画,前室表现的是主人宴乐、后室为主人梳洗及整理财物等,反映了古代住宅前堂后寝的传统布局。整座墓规模不大,前有长约6米的甬道下到墓室,前后室宽均不足3米,但墓室做工细致,装饰华丽,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和环境。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石牌楼 明永乐皇帝的长陵,位于环形地势的北端,后有主山峰依托,前呈开畅之势,坐北朝南,占据了最中央的位置。陵区的总入口位于南面两座对峙的小山包之间,最前方为一座五开间的大石牌楼作为陵区的大门,牌楼遥对着天寿山的主峰。 明十三陵碑亭 明十三陵神道 从此向北,经大红门、碑亭、18对包括有马、骆驼、象、武将、文臣等的石象生直至棂星门,全长约2.6公里。 神道沿着山间地势又考虑四周的山景,蜿蜒而行,到18对石象生这一段才取直正对前方的棂星门,造成极为神圣而肃穆的视觉与心理环境 明长陵祾恩殿 祾恩殿是祭祀先皇的大殿,它在皇陵中的地位相当于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它面阔九开间,进深五间,虽赶不上太和殿的十一开间面阔,但宽度达66.75米,还超过太和殿3米。 大殿坐落在三层白石台基之上,用的是重檐庑殿式最高等级的黄琉璃瓦屋顶。大殿室内60根立柱,全部用整根楠木制成。顶上全部用井字天花,红棕色的楠木柱配上青绿色的天花,使殿内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定陵 是明万历皇帝的陵墓 定陵地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