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禅籍中谚语的独有特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禅籍中谚语的独有特色.doc

禅籍中谚语的独有特色   ”谚语是汉语里历史悠久、运用广泛、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语汇.”其形式生动活泼,充满生活信息.如《坛经》中有着名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谚语.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指慧能)即惠明师也.”(宗宝本《坛经》)这是惠明在慧能指示下开悟后所说之语.意谓禅悟之事乃是各人本分大事,需要自己亲身体会,如人饮水,感觉如何只有自己知道.以朴素的日常生活经验传达禅旨,远比长篇大论来得直接亲切,也更契合禅的本质.这句谚语因此常常被引用.例如:   师云:”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既离见闻觉知外,却唤甚么作法?到这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除非亲证亲悟,方可见得.”(《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四)类似的有”如人上山,各自努力”,用来说明禅悟乃各人自己的事,需要自身努力.例如:   恁么则九旬无虚弃之功,百劫有今时之用.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此即是涅盘妙心,金刚王宝剑.   敢问大众,作么生得到这田地去?如人上山,各自努力.(《续传灯录》卷三十,默堂绍悟禅师)谚语的生活性、通俗性,在学人看来更容易亲近与接受,禅师们更是可以不假思索,信手拈来,运用自然.因此,禅籍中谚语的使用十分频繁,并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一、系统性   在研读禅籍文献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禅籍中种种词语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充实、完整的系统.禅籍中的谚语或沿用旧谚,或创造新谚,数量众多,形式丰富,运用灵活,同样显示出内在严整的系统性.   (一)禅籍谚语往往形成系统的词语群   谚语是人民大众口耳相传,流传于街头巷尾的俚俗之言,禅师在示机应机中,也往往信手拈来.不仅如此,禅师还常常根据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自创新词新义,形成一系列的词语群.   禅林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日常劳作是禅林生活、修行的重要部分,反映在书面语中,便形成了关于”牛、马、驴、狗”等的词语群.其中,”牛”系谚语较多.如:   (1)按牛头吃草   (2)出牛胎入马腹   (3)牛头没,马头回   (4)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5)骑牛不戴帽,正坐不偏行   (6)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   (7)一字入公门,九牛车不出   (8)隔山见烟,早知是火;隔墙见角,早知是牛   南禅宗崛起与鼎盛期主要活动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IANDAIXUWENY2014.11而水牛则是南方农耕生活的体现.此外,佛经中以”牛车”比喻大乘教法,以”人中牛王”为佛之德号,这对禅宗典籍中的”牛”的意象使用也有较大的影响.如以”水牯牛”喻自心自性,以”白牛车”喻微妙禅法等等,”风穴铁牛”“涌泉骑牛”“刘铁磨老牸牛”等公案也以”牛”为隐喻.   因此,”牛”系谚语的广泛使用亦在情理之中.   ”马”系谚语也较多,仅”良马见鞭影而行”,就有”神骏不劳鞭影”“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素非良马,何劳鞭影”等多种表达方式.再如:   (9)隔窗见马骑   (11)骑贼马赶贼   (12)差病不假驴驼药   (13)画虎不成反类狗   (14)驴事未去,马事到来   (15)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16)咬人屎橛,不是好狗   (17)狗儿戴纸帽,猫儿着靴行   (18)三十年弄马骑,今日被驴扑   (二)禅籍谚语多同源异形、异源同义   所谓同源异形,指不同的谚语变体内容大同小异,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如”金屑虽贵,眼里着不得”,谓黄金屑粒虽然贵重,但绝不能放到眼睛里,喻指言句作略等对于禅悟是多余甚至是有碍的.例如:   (19)”如何是浮沙何处停?”师云:”金屑虽贵,眼里着不得.”(《祖堂集》卷一六,南泉和尚)   这句谚语有多种表达形式,如:”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金屑眼中翳”“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金沙堕眼中”“眼中金屑”“眼中着屑”“眼中屑”“眼中无金屑”等等.也可以省略后半部分,以歇后语的形式出现.例如:   (20)僧拈问安国:”全肯为什摩却成辜负?”安国曰:”金屑虽贵.”(同上,卷六,洞山和尚)   所谓异源同义是指形式、来源不同的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却基本相同.如谚语”黄叶为金,止小儿啼”指以杨树黄叶作铜钱,哄骗小儿停止啼哭.比喻认假作真,简单愚钝的思想行为.也作”空拳诳小儿”“空拳黄叶”“认叶止啼”,这是同源演变.除此之外,还有异源演变,如”空里采花,波中取月”“将鱼目作明珠”“认橘皮为猛火”“认萤火为太阳”等.   同源异形、异源同形的谚语组成了一个个谚语群,体现出内部完整的系统性.这也是禅籍谚语口语性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到很多谚语其实并未完全定型,禅师在日常使用中往往可以自由发挥.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禅籍中的谚语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与多样性.   二、口语性   (一)禅籍谚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