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与苏轼怀古诗的风格特点对比.doc
白居易与苏轼怀古诗的风格特点对比
白居易与苏轼二人,皆为诗坛巨擘,皆对当世乃至后世影响极大。而苏轼一生多次明确表示,自己与白居易“庶几相似”.经细心梳理发现,二人在艺术风格上既有着想像大胆奇特,描写细腻生动的共同点,又在用典的多少,语言的浅近与含蓄,平淡与诙谐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点。也正因如此,使得二人的怀古诗作在后世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影响。
一、二人怀古诗作艺术风格的相似之处
白居易怀古诗作中以《长恨歌》的艺术风格最为突出,也代表了白居易怀古诗作的最高成就。
《长恨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抒情性的增强。诗中将记叙、描写与抒情有机结合,抓住人物及周围最有特征的景物,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与夸张,对人物心理与环境氛围尽情渲染,形成一种反复抒情、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如:“回眸一笑百媚生,……芙蓉帐暖度春宵”八句对杨玉环入浴一节的描写,虽被后人屡屡讥为“近亵”,却又感染了无数人,成了《长恨歌》中的名句。所以说仅仅用“近亵”加以贬斥,明显是犯了过于保守、以偏概全的错误,不客观,不公正。又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不重生男重生女”、“悠悠生死别经年,……两处茫茫皆不见”十四句,都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衔接、连贯作用,使全诗过渡自然、浑然一体。所以说,在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基础上,将细腻生动的描写与扼要、凝练的记叙有机结合,正是白居易此类怀古诗作的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另如《真娘墓》一诗,其中“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六句;《新妇石》中“蝉鬓一梳千岁髻,蛾眉长扫万年春。雪为轻粉凭风拂,霞作胭脂使日匀”四句;《王昭君二首》中“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两句,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也正如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所评价的那样,“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
而苏轼的怀古诗作,同样具有想像大胆奇特,描写细腻生动的特点,如《书王定国所藏王晋卿画着色山二首》其一中“正赖天日光,涧谷纷斓斑。我心空无物,斯文定何间。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六句;再如《和李太白》中“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四句;又如《骊山》一诗中“复道凌云接金阕,楼观隐烟横翠空。林深雾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六龙西幸峨嵋栈,悲风便入华清院。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叶无人扫。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十句;《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四句;《神女庙》中“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四句,同样都运用了大胆的想像与夸张,描写也很细腻生动。不过与白居易比较而言,白诗将笔墨集中在人物身上的更多一些,而苏诗则集中在周围相关景物上面的更多一些。而将笔墨集中在人物身上,尤其是在涉及女性题材时,白居易自然更容易受到“近亵”之类的指责;将笔墨集中在周围相关景物上面,则可以有效避嫌,避俗。苏轼对白诗最熟悉不过,是否有意以此避嫌,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但其中应该有一定关联。这从白、苏二人关于女性题材的怀古诗作的比较中,从苏诗尽量不将笔墨放在人物身上这一点,可以看出端倪。
二、 二人怀古诗作艺术风格的不同之处
白居易与苏轼二人怀古诗作艺术风格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用典的多少。
众所周知,白居易的诗作由于强调补察时政的作用,所以重写实,尚通俗。用典不多。这在上文白居易关于君王治国题材的怀古诗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明。当然,也正是由于白居易这样的一贯风格,也才使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长恨歌》的艺术风格备受关注。其实,作品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是白居易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特点,他将自己的诗集加以细化分类,不同题材、不同风格表现不同的主题。
而苏轼,大量用典的突出特点,既成就了他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使得他与后继者辛弃疾等宋代文人,饱受后人指责,掉书袋,两脚的书柜等恶评不绝于耳。对于此种情况,应辩证看待。苏轼本身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加上他的天才般的博闻强识与笔下才力,使得他能够对众多典故信手拈来,随意挥洒,举重若轻,不着痕迹,甚至是一些生僻的典故,也能诗兴所至,任意驱遣,遂令一些读者难望项背,不知所云,留下了很多的阅读障碍,不满之意也油然而生。如《骊山》一诗中“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鸩毒因奢惑。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八句,就是典型代表,中间依次运用吴楚、汉代、隋朝的典故,甚至用了颇为生僻的“三风十愆”的典故;又如《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长老》中“东方先生好自誉,伯夷子路并为一。杜陵布衣老且愚,信口自比契与稷。暮年欲学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六句,顺势举出东方先生、伯夷子路、杜甫、柳下惠等几人的典故。所以,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批评道:“人讥西昆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