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快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杨胜华
旅游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武陵山区,抓住国家考察筹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机遇,通过整体规划、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区域合作、提高民族文化内涵等措施,唤醒沉睡的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大配套、大线路、大产业的旅游发展格局,繁荣民族文化事业,助推旅游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促进武陵山民族地区连片扶贫开发、经济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建立内陆开放高地、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武陵山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武陵山民族地区”包括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鹤峰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贵州省的铜仁地区,重庆市的渝东南“一区五县”等50余个区县(自治县、市)级行政 单位,总面积13余万平方公里,涉及近2300万人口,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改革开放以来,武陵山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人口多,依然是全国改革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总存在着发展与滞后的问题。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被国家列为“中国旅游第一走廊区”。其原生态的青山绿水孕育出了诸多秀丽风景和璀璨的历史文化。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奇峰怪石,为全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乌江画廊穿越其中,张家界为世界自然遗产,湘西凤凰城为古代的南长城,“万里长江第一街”的“云梯街”座落在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柱西沱古镇,黔江小南海为世界保存完好的地震遗址之一,武陵山区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佷山为古代巴人的发源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武陵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走出桃花源敞开胸怀,武陵山这块神奇而充满希望的土地 也正成为中华大地腹心地带的一颗倍受关注的璀璨明珠。
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位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核心区,它包括武隆、彭水、酉阳3个乌江沿江区县(自治县)重庆段及黔江、秀山、石柱3个乌江辐射区(自治县),面积19853平方公里,人口329万,分别占全市人口的24.09%、11.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2.27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的55.2%。渝东南民族地区是一个集“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聚居区)、边(重庆的东南边界区)、山(武陵、大娄山区)、穷(均为国定贫困县)、库(享受三峡库区政策)”为一体的区域,又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经济总量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渝东南民族地区东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张家界和凤凰古城等著名旅游区;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有“梵净山”旅游区;西靠贵州省遵义地区和重庆南川、巴南区,有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圣地遵义和动植物基因库金佛山;北临长寿、丰都、忠县、万州等区县,有国际旅游热线——长江三峡。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民俗风情浓郁。区域内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景区19处,还有市级旅游景区20余处。旅游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条富民强国之路。
渝东南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种类多、数量大。文化遗产方面,渝东南民族地区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9处区县(自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柱西沱、酉阳龙潭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酉阳的龚滩、龙潭、后溪,秀山的红安4个镇为市级历史文化古镇,彭水郁山镇、秀山石堤镇、酉阳清泉乡为3个亟待抢救的传统风貌乡镇。此外,还有2处拟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列入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名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有口头传说,包括土家族、苗族的神话传说、历史传说、人物传说、民间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民间故事等;节日文化如土家族的“舍巴日”、“族年”、“赶年”;苗族的“过苗年”、“七月七”、“羊马节”等;表演艺术主要有花灯戏、摆手舞、土戏、傩戏、薅草锣鼓、三棒鼓、竹琴(酉阳)、山歌、哭嫁歌、丧歌、情歌、苗族芦笙舞及木叶吹奏艺术等;富有民族与地方特 色的饮食文化主要有土家族糯米巴、火炕腊肉、菜豆腐、酿豆腐、血豆腐、豆腐鱼、咂酒、灌灌茶等,苗族的油茶汤、酸鱼、酸肉、酸汤、辣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