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信托流转确保农村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6信托流转确保农村人

劳动力大量外出,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福建沙县通过推行土地信托流转制度,实现了——? 农村人走地不荒(乡村观察) 5月初,福建沙县广袤的田野上弥漫着浓烈的春的气息,山间田头,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花儿争相吐艳……   这些天,刚刚忙完插秧的富口镇姜后村村民姜发灶又来到源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打听哪里还有农地可以流转。几年来,这位肤色黝黑、自幼喜欢种地的庄稼汉子先后从其他农户手中承租了近1400亩农田,今年他和他的“发灶农机专业合作社”伙伴们打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希望能够有个好收成。”他憨憨地笑道。   同样准备大干一番的不止姜发灶一个。夏茂镇李窠村村民张灶仙不久前专门添置了一台微耕机,今年他刚刚从其他农户那里流转了20亩地。前些日子,他对新承租的农田进行了一番精心整理,准备种植再生稻。   春天里的沙县农村,每一片农田都洋溢着勃勃生机。“没有这几年实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信托流转,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说。   劳动力流失,耕地荒芜亟须遏制   沙县小吃,全国闻名。上世纪90年代初,吃苦耐劳的沙县人拉家带口,外出谋生,把一份不太起眼的家乡小吃做得风生水起,创造了独特的“沙县小吃经济现象”。到今天,在沙县9.04万劳动力中,外出开小吃店和务工的就有6.0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6.4%。   当外出的沙县人把一年创造的近10亿元财富变成家乡的一座座新楼时,家乡的田园也开始慢慢荒芜起来。   夏茂镇,是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的发源地。全镇耕地3.8万亩,如今外出的劳动力达到1.6万多人,约占全部劳动力的70%。从1992年开始,镇里的劳动力开始陆陆续续外出开办小吃店。守在农村的老人们有心无力,大量的耕地要么被废弃,要么倒贴钱物请别人耕种。“严重的时候,大约有1/3的耕地被抛荒闲置。”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谢火生说。   抛荒最严重的是那些地处偏僻、耕种条件差的山垅田。在凤岗街道西霞村廖坑自然村的山垅田上,仍可看到曾经荒废的痕迹。农田上空空荡荡,覆盖着一些杂草。2005年前后,这片300多亩的山垅田里,只有不到30亩被人耕种着,其余90%以上的地都抛荒了。村主任林开明说,2000年开始,廖坑村20多户人家陆续搬到山外,这里的农田基本荒废了,即使零星种植,农民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低下的效益使得耕地抛荒更为严重。   “人走地荒”。小吃业在为农民带来丰厚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使如何保护耕地资源,遏制耕地荒芜趋势,成为沙县亟待解决的难题。   自发流转产生问题,农民和租方都难安心   2006年,在外闯荡6年多的凤岗街道西霞村村民林开明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春节,返乡的林开明看到的却是:全村413户1530多人,一半劳动力在外经营小吃,土地大量荒芜。   林开明和另外9名“回归”的小吃业主集资200万元,成立了沙县金农高优农业合作社,从200多户村民那里租来1300多亩农田,一部分转租给农业企业,一部分自己经营大棚蔬菜,并逐渐将全村1900多亩地全部由合作社统一流转。   2007年,同样在外做了10多年小吃生意的姜发灶也回到家乡,重归田园。姜发灶说,“知道我要种地,许多人主动找我,把地租给我种。”结果,原先只想种50亩的姜发灶第一年就从村民那里承租了500亩农田,租金从没有到200斤干谷不等,租期9年。第二年,承租面积扩大到1056亩,今年又扩至近1400亩。   土地流转的兴起,让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西霞村村民罗寿竹将家里的7亩田按每亩300斤干谷流转给了圣宝农牧有限公司,自己则进入圣宝公司打工,每月能有2400元的工资,一年总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这比自己种几亩瘦田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民间悄然兴起的土地流转如火如荼,使得农田又开始被珍爱,但随着自发流转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一系列问题也接连出现:土地升值后,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租赁方经营不善时,农民有限的田租得不到保证,引发群体性事件;口头和不规范的民间合同,租赁方自身权益也得不到保证,担心农民随时回收,不敢加大投入,制约着规模经营。   夏茂镇俞邦村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承租着当地周边18个村的5200亩农地,是沙县流转农地最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俞广清告诉记者,2009年,他们从东街村村民那里承租了320亩农田,租金每亩100斤干谷。经过合作社对土地的投入改造,土地质量变好了,农民认为原租金太低,擅自推翻合同,俞广清对此也很无奈。而儒元村村民却有过两次私下流转收不到租金的失败经历,对承租者的信用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均茫然无措。   “民间私下流转,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保住了耕地,使耕地不至于被抛荒。但由于不规范,使得农民不踏实、租方难安心,很难持续发展。”沙县农业局负责人分析说。   信托流转,现代农业活力迸发   针对自发土地流转的弊端,沙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