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应对气候灾害-中国水工业网论坛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
如何参与应对气候灾害
应对气候变化
不仅需要全球视野,更需要本地行动
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各国的公共空间里铺天盖地地渲染了气候变化议题的
紧迫性和相关性。气候变化四个字大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势头,看似全球都在全
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但是由于这个议题包含了太多技术层面和国际政治层面的复杂因
素,无论是企业、政府、公民社会团体,还是社区及个人,恐怕仍然对媒体上所演绎的气
候变化议题似懂非懂。
对气候变化议题的研究以宏观的居多,或许这正是普通公众难以切身理解和参与的原
因之一。但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你我有份”的,那么,如何让公众能够切
身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应对呢?我想,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具体化、
细化,使之与公民日常生活更紧密、直接相关,应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人类所遭遇的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就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一。2009年年底、
2010年年初,欧洲、美洲、亚洲多个国家陆续出现暴雪、严寒等极端天气,北京更是遭
遇了60年同期最大暴雪,气温屡创新低;在北半球寒流来势汹汹的同时,南半球却暴雨
成灾、洪水泛滥,造成肯尼亚、澳洲和巴西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上百人丧生,数千人无
家可归。
在2009年7月23日举办的“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2009气候变化中
国声音”上,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指出,虽然我们很难说某一次的极端天气是由气候
变化造成的,但是,气候变化确实使极端天气的频率增加、强度加大。
和宏观、抽象的气候变化情景模型研究比起来,极端天气及伴生的气候灾害研究,公
众有第一手的体验。暴雪、洪水、泥石流、飓风等气候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实实在在,对
有的社区和人群而言,在气候灾害中的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和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创伤,
甚至包括个人的生命、家庭和族群。我们需要从这种更具体的角度出发去应对气候变化的
挑战,去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这份由七家中国民间组织(含国际组织在华分支机构)联合
完成的报告,不仅体现了中国公民社会团体对这个议题的又一次承担、学习与汇报,而且
还通过众多国内外社区层次的案例实证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你我有份”这个道理。
本报告的研究开始于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之后,它总结了部分国内公民社会组织
应对这场冰雪灾害的行动和部分国外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应对其他气候灾害的实践,为中国
公民社会组织如何参与气候灾害救助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其中有一些基于实
地调研的观点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1. 气候与公平的挑战不容忽视,农村弱势群体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碳排放最少,对气候
变化事件应承担的责任最小,却往往受灾比较严重,在大型的政府救灾行动中最容易被忽
视。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社会团体的介入非常重要,由于这些团体灵活机动,对有特殊困
难的社区和地域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以配合政府的宏观措施,成功实践社区参与的方法,开
发灾害社会评价与社区灾害管理等工作方法和流程,基于社区的实际需求,开展及时到位的
救援和重建工作。
2. 公民社会组织有较大的潜力,是发动和组织志愿者参与救助和重建工作的重要力量。
同时与媒体的配合,特别是发挥新媒体、先进灵活的通讯技术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对边缘社区
进行救助。
3. 当灾害来临时,妇女在整个社区中受到的影响最大,而这类人群的需求也容易被忽
视。公民社会组织对于社会性别平等和弱势群体的敏感性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救灾中照顾这些
弱势群体的需求。同时,挖掘当地的传统知识来应对气候灾害,往往是投入最少也是最有效的
方式,而这也是扎根社区工作的民间组织最大的优势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掘当地的整体力量,
有助于社区居民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对当地气候灾害救助工作也有着重要作用。
4. 在中国现行的救灾体制下,防灾与救灾还是相对脱离的,分别由民政部、农业部、商
务部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从整体上将防灾、救灾、灾后重建进行整合。
5. 对灾害的反应具有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缺乏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应对策略。北京
近三年的突发性极端天气就可以提供很具体的例证,暴雨和暴雪都曾让北京的道路系统和出
行系统在一夜之间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我们呼吁国家和相关部门针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
出台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灾害预防、预警和回应综合计划,提升社区和基层的预防和自
救能力。
总之,最脆弱的地区往往也是对气候变化指针最敏感的地区。发动这些人群和社区系统
地观察和记录气候变化的因素,及时支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营港中心医院-东营公共资源交易网.DOC
- 东莞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网络全员培训第三期学情通报2016年4月.DOC
- 丢的连续鸣声.PPT
- 两条直线平行没有交点.PPT
- 两直线的交点自主学习.DOC
- 个别分析法.PDF
- 个人成绩报告单.PPT
-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试验研究进展.DOC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序言李岚清我们中华民族在.DOC
- 中南大学试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申请表-中南大学试验动物学部.DOC
- 2024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范文.docx
- 2024年度知识考核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二级试题及答案(答案在末尾).docx
- 2023-2024考试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四级真题考试(含答案).docx
- 光伏逆变器柜体系统项目绩效评估报告.docx
- (试题)理论考试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四级试题完整版及答案(答案在末尾).docx
- 2024年度技能考试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四级基础真题(含答案).docx
- 2024电力工程承包合同.docx
- 2024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三级题库与答案(答案在末尾).docx
- 2023-2024知识考核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四级试题精华版附答案(答案在末尾).docx
- 血液灌流吸附器项目绩效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